今天我为大伙儿搜集9个有关【刘襄】的内容,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问题1: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为何不能成为接班人?

齐哀王刘襄的老子是齐悼惠王刘肥,刘肥生前不是皇帝,刘襄也没有了顺理成章地当皇帝接班人机会。汉高祖刘邦的长子是齐悼惠王刘肥,刘肥无缘皇位是因为刘肥本人是刘邦与曹氏偷情的结果,不是爱情的结晶,曹氏没明媒正娶,刘肥是庶出!在刘邦没有和吕雉结婚之前,刘邦不喜欢工作,也不从事稼,天天与一帮狐朋狗友瞎混,生理需要来了,就腆着脸,半夜三更地去敲村中的寡妇曹氏的门,然后进行苟合。这一来二往的,便有了刘肥。

刘肥是庶出,按立嫡立长的宗法制度,当然没有机会继承帝位。可刘肥颇得刘邦的喜爱,刘邦革命胜利后,给刘肥的封地最多,足足有七十多座城池。

刘肥的老妈曹氏在大汉建立前就一命呜呼了,帝国建立及吕后薨逝后,她都没有话语权,这期间,刘肥有自知之明,低调做人,没有当皇帝的梦想,有一次座位坐错了,吕后差点要了他的命 呢。

齐悼惠王刘肥没有当皇帝,他的王子刘襄也没有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直接接班成为皇帝的机会。

刘襄没有直接接班成为皇帝的机会,不能说明他没有当皇帝的机会。只是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没有政治头脑。刘襄曾经在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没有把握住机会。刘襄是有皇帝梦想的,为了取得兵权以除掉吕后,就骗了当时手握重要兵权的爷爷辈的西汉诸侯王琅邪王刘泽。以”愿意把全国都交付给大王”为名,把刘泽骗到了临淄,而派自己的部下祝午去调集并统率琅邪国的兵力,这一步走对了。

刘泽知道小辈忽悠自己后,也来骗这个孙子。就语重心长地开导他,说他是刘邦的长孙,一定会继承皇位的。刘襄耳根子软,就送刘泽去京城面圣,他天真地以为放刘泽回去后,刘泽会支持自己的,于是增派车马送走了刘泽但,刘泽根本支持刘襄上位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刘襄是很单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

他有猪一样的队友,账坏了他。刘襄的舅舅是驷钧,这个驷钧心胸狭隘,为人极其凶残暴力。吕雉的执政时,吕氏一族在朝中气焰熏天,一度要夺取刘家的江山。刘襄在舅舅驷钧的建议下,联手当时的齐国中尉魏勃诱骗召平,从而夺取了吕氏手中的兵权,导致召平自杀。这样,驷钧就被封为了丞相,也随着刘襄一起起兵讨伐吕氏。

在吕氏一门被平定后,西汉功勋集团陈平、周勃等人因为驷钧并不与人为善,担忧如果刘襄成为皇帝后,驷钧成为第二个吕氏,也有外戚干政的事发生。 所以,刘襄被排除在外了。

问题2: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西汉在吕雉掌权时代,打破了刘邦“非刘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的白马盟誓,大封吕氏族人为王为侯,并且极力撮合吕氏与刘氏的联姻,比如吕产被封为梁王,吕䘵被封为赵王,吕䘵的女儿嫁给了齐王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吕雉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永保吕氏和刘氏共享富贵。但是对于改朝换代,吕雉是从来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西汉王朝其实也是吕雉儿子刘盈的江山,所以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儿子的江山,哪怕是刘盈去世之后,在皇帝位上的,仍然是刘盈的后代。吕雉在去世后,朝廷的权力基本上由吕氏族人所把控,比如吕产是相国,统领京城禁军的南军,吕䘵是上将军,统领京城禁军的北军,一南一北两大禁军都被吕氏控制,这是兵权,再加上相国是吕关,上将军是吕䘵,掌控着政权,所以朝廷中的政权与兵权都被吕氏控制。

吕雉吕雉去世后,吕产与吕禄因为权力过大,准备联合起来夺取刘氏政权,这个时候皇帝年龄很小,据说是刘盈的后代,由吕雉所立,根本管不了事,朱虚侯刘章因为自己妻子是吕禄之女,所以知道了吕氏的阴影计划,然后暗中通知齐王刘襄起兵攻入京城夺取政权。齐王刘襄是刘邦的庶长孙,也就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长子,刘肥是刘邦与吕雉结婚之前的非婚生子,刘邦建立西汉后,刘肥被封为齐王,齐国的封地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多的,有七十多座城池,实力也是最大的,所以齐王刘襄在所有诸侯国当中,算是实力最大的,刘襄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快逼杀齐国国相,聚集齐国兵力,然后以欺骗的手段夺了琅邪王刘泽的军队。

齐王刘襄刘泽是刘邦的堂兄弟,是当所有诸侯王中辈分最高的,与刘邦是同辈的,但是,刘襄却以欺骗的手段夺了叔叔刘泽的兵力,刘襄的这一做法虽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但是,却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导火索,刘泽被夺了军队,还被软禁起来,自然不甘心了,于是刘泽也欺骗刘襄,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说服朝中大臣,让他们立你刘襄为皇帝,刘襄也同意了,同一时间,刘襄率领齐国与琅邪国的军队一起向西往长安进发。在朝廷掌控权力的吕产和吕䘵担心刘襄的兵锋,于是派出灌婴率军攻打刘襄,而在朝廷内部,吕产与吕䘵最怕的就是周勃、陈平、刘章等人,朝中功臣集团的周勃、陈平等人也得到了诸吕准备作乱的消息,于是陈平想了一个法子,让周勃去挟持吕禄的朋友郦寄的父亲,先逼郦寄与周勃合作,然后郦寄去劝说吕禄交出兵权,回到封地,可保永世富贵,吕䘵居然相了自己的好友郦寄的话,然后就把兵权交给了太尉周勃。

周勃吕䘵交出兵权是诸吕失败的第一步,然后周勃进入北军调出禁军,拨付一千士兵给刘章,刘章率军攻打进入未央宫的吕产,而吕产居然还不知道吕䘵已经离开北军了,猝不及防之下,吕产被刘章所杀,然后刘章又杀了长乐宫卫尉吕更始。这时候,掌控京城北军的吕䘵已失去兵权,而掌控京城南军的吕产被杀,京城兵权已经落入太尉周勃之手,周勃掌控兵权之后,发兵诛杀所有吕氏族人,于是吕氏在朝中的族人全部被诛杀,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兵权。朝中正在夺权的时候,刘襄正率领大军与灌婴在荥阳对峙,灌婴并不想与刘襄开战,于是双方讲和,但是灌婴在等待朝中消息的同时,也把刘襄挡在荥阳外,刘襄自然不能进入京城,所以当朝中功臣与刘氏皇族彻底铲除诸吕后,就开始讨论谁来当皇帝的事项,而刘襄仍然被挡在荥阳不能前进,刘泽则凭借身份进入京城参与讨论谁当皇帝的问题。

吕产虽然当时有皇帝,是小皇帝刘弘,但众人都认为刘弘不是刘盈儿子,这应该是担心刘弘有吕后的血缘,长大后会清算铲除诸吕这事,所以众人决定废除小皇帝,另立新君,包括刘襄起兵也有这样的意思,但诸吕是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合作铲除的,对于刘章来说,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哥哥刘襄当皇帝,刘章虽然有功,但在朝廷的地位低下,对皇帝人选的影响有限。大臣们选出了两个侯选人,一个是齐王刘襄,一个是代王刘恒,刘章以及部分大臣建议刘襄当皇帝,但是这个建议被刘泽否认,因为刘泽被刘襄欺骗怀恨在心,所以极力反对,并且提出一个很有力的理由,刘泽说刘襄的舅父驷钧为人凶残暴戾,如果立刘襄,那驷钧肯定会掌权,那样的话,将会再培养一个吕氏集团,而大臣们显然对这样的事很顾忌,所以就没有支持刘襄了,于是大臣们就定下代王刘恒为皇帝。

汉文帝刘恒刘襄为什么不能当皇帝?除了刘泽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几个重要原因:一、大臣们不喜欢一个太强势的皇帝。从大臣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自己的地位永远富贵,永远掌控权力,这样就要求下一任的皇帝不能太强势,而由大臣们来掌控权力,皇帝如果强势,就会收回权力,那大臣就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不能永保富贵,而刘襄在诛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强势,不仅杀了齐国国相,还欺骗了自己的叔叔刘泽,夺了他的军队,这让大臣们很是担忧。相反,代王刘恒在此这前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仁慈,看起来是就像是个好老人与软弱之人,这符合功臣们心目中的皇帝形象,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大臣们也没有跟刘恒打过交道,并不清楚刘恒的为人,所以选了刘恒当皇帝。

刘章二、刘襄被灌婴挡在荥阳不能进入京城,所以就不能施加影响力。刘襄如果率军进入京城的话,那他铁定是皇帝了,因为有兵权又进入了政治中心,可以施加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灌婴起到了关键作用,阻挡了刘襄进入京城,其实这很可能就是功臣们的意思,包括灌婴本人的意思,刘襄如果要强势进入京城,那就得开战,诛吕都被铲除了,刘襄没有开战的理由,就在政治上失去了名义。事实上,刘襄想当皇帝唯一的办法就是攻入京城,但他没有任何把握能击败身经百战的灌婴,所以刘襄不敢攻打灌婴,只能老老实实地待着,等着朝廷传来的消息,而无法对皇帝的人选施加影响。

问题3:有资格有功劳有实力继承皇位的刘襄,为何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刘襄的势力过大,二是因为刘襄的舅舅是个残暴之人,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都认为刘襄继位后,会和他的舅舅一样残暴,三是因为代王刘恒更为年长,而且他对待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所以最后他们把代王拥立为君王,刘恒没有继承皇位。

01、刘襄的权势过大

刘襄的父亲是刘肥,他是刘肥的第一个儿子,刘肥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根据我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刘襄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他的势力太大了,这正是刘邦最忌讳的。

02、刘襄的舅舅残暴不仁

一开始的时候刘襄与琅琊王刘泽都在平定吕后的叛乱,但是刘襄欺骗了琅琊王刘泽,所以琅琊王刘泽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当他得知刘襄会继承皇位时,他坚决反对刘襄成为新一任君王,他对满朝大臣都说了刘襄舅舅的事情,同时他还表示,如果刘襄继承皇位的话,他会和自己的舅舅一样,满朝大臣都觉得琅琊王刘泽的话很有道理。

03、代王刘恒更胜一筹

当时刘襄与代王刘恒都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由于琅琊王刘泽的挑唆,朝廷中的大臣都站在了刘恒的阵营中,这主要是因为代王刘恒更年长,而且他对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孝顺,很多人觉得代王刘恒继承皇位的话,他一定是个仁慈的君王,最后他们把代王刘恒拥立为新一任君王,刘襄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齐国。

可怜的刘襄,他原本可以继承皇位,最后却被自己的舅舅拖了后腿,有句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问题4:手握重兵的刘襄,在面对汉室对他不公时,为何不自己称帝?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她对刘氏皇族诸多打压,吕氏死后诸王杀死了吕氏宗亲,其中齐王刘襄手握重兵,他又是刘邦的长孙,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够继承皇位。但是朝中很多大臣对他不看好,推荐了汉文帝继位,那么刘襄为什么不自己称帝呢?我个人认为刘襄不具备称帝条件,他称帝也会被人推翻。

一、刘襄的父亲是刘邦私生子,他没有法统上的继承权。

古代继承讲究立嫡长子,如果没有嫡子就立庶子里面年纪大的人。刘襄的父亲是刘邦的私生子,不是嫡子没有继承权。吕后死后刘姓诸王刘恒年纪最大,刘襄是下一辈人,不可能隔着辈分继承皇位。因此刘襄虽然是刘邦的长孙,但是他没有法统继承权。刘襄称帝不会有人觉得他有资格。

二、朝中大臣推荐刘恒为帝,这些大臣掌握兵权。

在铲除吕氏一族的行动中,太尉周勃还有宰相陈平都出了很多力,他们都手握兵权,他们认为刘恒当皇帝更容易掌握朝政大权。刘襄因为手握兵权,还有很多外戚掌权,会导致外戚掌权的下场,因此从朝中这些手握兵权的人都认为刘恒适合当皇帝。如果刘襄自己称帝会受到他们的讨伐。

三、刘襄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刘氏宗亲也不推荐他当皇帝。

刘襄自己讨伐吕氏,竟然诓骗了琅琊王刘泽,占领了他的军队和地盘。刘泽是刘邦的堂兄弟,属于他爷爷辈,他竟然不顾辈分欺负他。刘泽在当时非常生气,因此代表刘氏推荐皇帝的时候,没有推荐刘襄。刘襄在刘氏宗亲中没有影响力,如果他自己称帝很多人会不服气。

刘襄虽然在讨伐吕后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但是他得罪了不少人,加上他出身不好不适合当皇帝,如果自立为帝会受到世人讨伐。

问题5:刘襄是刘邦的长孙,为消除吕氏影响贡献巨大,为何最后却没当皇帝?

一是因为刘襄的辈分略低于刘恒,刘恒更有资格继承皇位;二是因为刘湘的母戚势力有些过于庞大,朝中大臣害怕再次出现一个吕氏。

问题6:刘襄机关算尽以后为什么还是没能荣登至尊,落得终也成空?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

汉朝初期,吕氏一族以外戚身份干政,先后扶持了两位傀儡皇帝,引起了朝堂上下的极度不满。在大权在握的吕后去世后,齐悼惠王的长子刘襄和次子刘章,调动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率先举起了反吕大旗。

刘邦画像

长安的军功集团听闻消息后,也立即站到了刘襄一方,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诸吕之乱最终得以平定。事后,朝堂势力决定推举出一个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新皇帝,刘襄由于平乱有功,继任帝位之声日益高涨。然而,一位刘氏长辈因为自己和刘襄的私人恩怨,意外断绝了他的至尊之路。

刘肥一脉起兵反吕,刘泽被迫入局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作为被打压已久的刘肥后人,齐王刘襄和二弟刘章、三弟刘兴居立刻起兵反吕。虽然兄弟三人一王两侯,但是毕竟还是以地方对抗中央,所以便以欺骗的手段将刘泽拉入本方阵营:

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原举国为大王。

刘襄影视形象

刘泽是何许人也?他是高祖的一个远房堂兄弟,从高祖起兵到建立汉朝,他都是默默无闻之辈,只不过后来高祖因为怀疑异姓诸侯王而选择更加信任刘姓宗亲之际,他才凭借讨伐作乱的陈豨有功,被封为了营陵侯,也因此有机会成为吕氏的女婿,缔结了政治联姻。

那么,刘襄为何要拉拢这样一个势力不大的人物呢?答案就是刘泽的辈分太大了。

刘襄是齐悼惠王的嫡长子,高祖的长孙,然而不幸的是,齐悼惠王刘肥却是庶出的长子,因此他失去了继承权,只不过因为高祖的过度宠爱,才能保证自己和后人在齐地有一片基业。

刘章影视形象

高祖就有八子,而刘肥更是有十三子,从这点上看,刘襄即使手握齐地五都之兵,却也不过是众多刘氏血脉中不起眼的一个,如果他想要光复刘氏,除了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外,还需要具备合法的法理基础。

刘泽虽然势力不大,但是他的辈分却能压住所有刘氏子弟,刘襄在拉拢刘泽后,如果有刘氏子弟或者是军功集团的子弟(军功集团的权力也逐渐向自己的后人过渡)反对他,那么这些人从伦理上就站不住脚了,由于古人心中的阶级思想根深蒂固,继而本部军队的战斗力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刘襄要拉拢刘泽的真正原因。

刘泽欺骗刘襄意欲逃奔关中

在刘襄等人的哄骗之下,刘泽认为自己功勋卓著,辈分极大,刘襄必定会举国托付于自己,甚至产生了某些美妙的想法,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刘襄的政治工具。

自始至终,刘襄压根没有联合刘泽的想法,他只是希望安抚住刘泽,然后趁刘泽的封地琅琊郡民心不稳时,收回此地的控制权:

齐王与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而并将其兵。

意识到被欺骗的刘泽不甘心失败,于是他又反过来欺骗刘襄,说自己要去关中游说朝堂上的其他势力。由于此时刘襄已经收回琅琊郡,因此他并不在乎刘泽,所以刘泽才能顺利逃奔关中。

问题7:铲除吕后余党的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当年在平定诸吕之乱中,除了陈平,周勃等几位朝中大臣外,出力最大的当属刘襄和刘章兄弟俩,而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本来他与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奈何最终却阴差阳错与皇位失之交臂。到头来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让自己远在代国的四叔刘恒乘了凉,而刘恒在平定诸吕之乱中未出一份力,登上皇帝宝座也真的是实属幸运,毕竟当上皇帝之前的刘恒实在太低调,低调到连当年的吕后都从没有把他放在心上。那么在平定诸吕之乱当出力甚多的刘襄为何就做不得皇帝呢?

我想原因只有一点:当时掌握朝中大权的陈平,周勃等人不想立刘襄。

我认为陈平等人从一开始就在利用刘襄,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要立刘襄为帝,当时陈平,周勃等人决定发动政变,铲除吕氏的时候,与刘襄的弟弟刘章暗中取得联系,先让刘章忽悠刘襄出兵,然后逼着相国吕产派灌婴率兵迎战,要知道灌婴也是开国功臣,他跟陈平,周勃根本就是同谋,所以灌婴出兵后立即倒戈,与刘襄合兵一处,按理说,灌婴与刘襄合兵之后应该继续西进与陈平周勃等人里应外合才是,然而事实却是灌婴劝住刘襄一起在荥阳安营扎寨,等着诸吕正式叛乱后再率兵西进。

那么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阴谋了,灌婴劝刘襄按兵不动很没有道理,起兵平叛是分秒必争的大事,很少有等对手先动手然后自己再动手的?况且还把大军驻扎在离长安很远的荥阳,连函谷关都没进!如果一旦朝中有变需要刘襄大军的支持,那刘襄第一时间根本就到不了,如此一来策划的平叛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灌婴劝刘襄按兵不动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开国功臣不希望刘襄大军进入关中进入长安!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灌婴与刘襄合兵后,陈平周勃他们都在长安干了什么,灌婴走后,长安城内外尚有南北两军,在此之前周勃虽身居太尉之职却没有军权,军权一直掌握在吕禄手中,而在灌婴倒戈后,周勃等人迅速劫持与吕禄交好的郦寄的父亲,然后逼迫郦寄去骗吕禄,让吕禄把军权还给太尉,具体欺骗的理由就是把军权还给大臣,好让刘襄撤军云云,总之吕禄是非常信任郦寄的,就这样吕禄把北军的大权还给了周勃,掌握了北军的周勃再协助刘章控制了南军。

就这样陈平,周勃等人很顺利的控制了南北军,然后他们立即派军进宫,然后迅速的杀掉吕产,吕禄等吕氏成员,平定了诸吕之乱。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陈平等人平叛并不需要刘襄率军进入长安,相反他们还很忌惮刘襄进入长安,他们只希望刘襄出兵以转移吕氏集团的注意力,然后以此为借口将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当刘襄大军到达荥阳后,他在这场平叛行动中的作用也就到此为止了,剩下的就是陈平,周勃他们这些大臣的表演时间。

史书记载,当诸吕之乱平定后,大臣们在朝中商议立谁为帝时,琅琊王刘泽对大臣们说刘襄的舅舅为人残暴,如果立刘襄为帝,那么大汉朝将会出现另一个专权的外戚集团,所以大臣们纷纷反对立刘襄为帝,当然了或许这也是刘襄得不到大臣们支持的一个原因,而这其中陈平,周勃等元老重臣的反对是最主要的,刘襄极具野心,且还很有实力,让他继位,那么这些大臣难免会重蹈吕后专权时的覆辙,被大肆打压甚至被罢官夺权也不是不可能,而这些都是他们不愿看到的,所以思来想去,他们最终立了刘邦四子,为人宽厚的刘恒为帝,而且刘恒的母亲薄姬本身也没有什么势力,不会形成外戚集团,立刘恒最符合他们这些大臣的利益,所以刘襄就这样被陈平他们彻底抛弃了。

回过头来再想想陈平等人为何不让刘襄率军进入长安,很可能是如果不立刘襄为帝,那么刘襄大怒之下率军控制了长安城,强行登基,如此一来陈平等人也无能为力了,所以他们肯定不会让刘襄入京。

问题8:刘邦长孙刘襄,诸吕之乱居首功,为何在汉文帝即位的当年突然去世?

齐王刘襄是汉高祖刘邦最优秀的皇孙之一,刘襄的才能、勇气在诸吕之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是诸吕之乱的始作俑者,有了他的首当其冲,“诸吕之乱”的烈焰才会熊熊燃烧。

但是这么一位功绩显著的皇孙却在代王刘恒即位的当年突然去世,引发后人的无限猜疑。

关于齐王刘襄的死因史书并没有记载,说明齐王刘襄死的蹊跷,不方便纳入史册,更不方便说出口。

那么今天笔者也只能一点点去分析刘襄的死因。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齐王刘襄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起兵反吕?

刘襄剧照

齐王刘襄和吕后有世仇

刘襄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长子,刘肥死后,刘襄继任了父亲的王位,刘襄与吕后的世仇恐怕要从他的父亲刘肥说起。

惠帝即位的第二年,齐王刘肥像平常一样到京城朝见汉惠帝,汉惠帝这个人比较随和,他便留下刘肥一起吃饭,叙叙旧,惠帝觉得刘肥是长兄,就让他坐了上席,刘肥也没有多想,认为是普通的家宴,不用拘君臣之礼,大家随和一点,弟弟让他坐他也没有推辞。

结果吕后在旁边看见十分恼怒,立即派人端来两杯毒酒,让齐王刘肥起身为她祝酒,刘肥并不知道酒中有毒端起来准备敬酒,惠帝向来仁爱,他看见哥哥起身敬酒,自己也跟风端起另外一杯与哥哥一起敬酒。

吕后看见后急坏了,立即“啪”的一下把惠帝手中的酒杯打翻在地,吕后的举动让刘肥感到酒有问题,他不敢喝假装醉酒离席而去。

刘肥回去以后派人打听才知道原来两杯酒都是毒酒,而且此时吕后把他扣在京城不让他回齐国,刘肥为了摆脱困境主动向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献上齐国的城阳郡,并尊鲁元公主为太后,吕后这才把刘肥放回齐国。

吕后剧照

结果刘肥因为认自己的皇妹为小妈这件事感到十分窝火,四年后就被气死了。

公元前186年,吕后从齐国割出济南郡封给自己的侄儿吕台,并封他做吕王。

公元前181年,吕后又从齐国拿走一个琅琊郡,封给自己的外甥女婿刘泽,让他做了琅琊王。

刘襄因为吕后丢失了三个郡,他的齐国本来一共有7个郡,现在只剩下四个,加之父亲刘肥的死,刘襄对吕后恨之入骨。

刘襄首举反吕义旗

吕后是玩权术的高手,在她临死前,预料到她死后大臣们必定对吕氏发难,所以在她病危之时,把京城南北二军的军权交给自己的侄儿吕禄、吕产,并告诫他们,刘邦生前与大臣们定下“非刘氏而王”的约定,现在我封了你们做王,大臣们心里不服气,加上小皇帝又小,不能保护你们,恐怕我死后,群臣会发动政变,所以你们要竭尽全力控制住京城,不要擅自离开岗位,以免敌人乘虚而入。保护吕氏宗族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

可见吕后真是老奸巨猾,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吕后7月份去世,8月份刘襄就在齐国起兵,刘襄起兵的原因除了他想出一出压抑多年的恶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接到了弟弟刘章的来信,刘章让他起兵,事成之后刘襄可以称帝,所以齐王刘襄是冲着一个可以称帝的承诺才首举反吕的义旗。

吕后去世才一个月,老人家还尸骨未寒呢,在这种情况下,刘襄敢首举义旗,可见刘襄真是胆魄过人。

吕后剧照

刘襄起兵屡受挫折

刘襄起兵最开始并不是很顺利,这跟西汉政府严密的统治体制有关。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虽然分封了诸侯王,为了更好的控制诸侯国,诸侯国的丞相都直接由中央政府任命,诸侯国的丞相不仅听命于中央政府而且还掌握藩国的军政大权,诸侯王手中没有军权。

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当时齐王刘襄的宰相召平也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他忠于吕后,齐王刘襄只是他名义上的领导,这点让齐王刘襄很是头疼。

所以在齐王刘襄接到弟弟刘章的密报以后,立即召集自己的舅舅驷钧和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来商量起兵一事,结果很快就被召平知道了,他随即调集军队把齐王刘襄的王府围得水泄不通,这下完蛋了,刘襄起兵不成,反被宰割。

就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尉魏勃(管理京城治安的部长)欺骗宰相召平说,刘襄起兵没有中央政府的政令就私自调兵算违法行为,我力挺你包围齐王府,但是用不着劳驾你亲自动手,这点小事你就交给我来办吧。

结果宰相召平上当了,把军权交给了中尉魏勃,魏勃把军权骗到手以后立即倒戈,将包围齐王府的军队撤离,随即将相府层层包围,宰相召平这下才明白过来,走投无路时他选择了自杀。

召平去世以后,刘襄提拔自己的舅舅驷钧为宰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调集全国兵力伐诸吕。

刘襄剧照

刘襄给诸吕罗列了一大批罪状,比如擅废皇帝,残杀皇子,封吕姓诸侯王等等,所以他要讨伐那些不该封王,而又被封了王的人,矛头直接指向诸吕。

刘襄无缘帝位

中央政府听闻刘襄起兵以后,因为有吕后生前的交代,掌握军权的吕禄、吕产都不敢擅自离开京城去平叛,诸吕经过商量后,不得不派出大将军灌婴出征,灌婴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他15岁就跟着刘邦打天下,心自然向着皇族派,由于他会装取得了诸吕的信任。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吕禄、吕产被表象欺骗了,灌婴率军行至荥阳以后,临阵倒戈与刘襄联合诛伐诸吕。

右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眼看灌婴和刘襄联手了,天下也基本上定了,现在不站好队,恐怕将来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俩也突然倒戈支持皇族派。

他俩设计夺走南北军权以后,随即下令诛灭吕氏宗族。

吕氏一族被铲除以后,接下来面临的是选谁继任皇位,结果大家选了代王刘恒,其实刘襄的功绩远在刘恒之上,如果不是他首举义旗,就没有灌婴的临阵倒戈,所以铲平诸吕,刘襄是首功之臣。那么为什么他会落选呢?这一切跟刘泽有关。

汉文帝剧照

当大臣们商量是不是可以立刘襄为皇帝时,琅琊王刘泽却挑拨离间,他说刘襄的母族凶残,不是善类,可能是第二个吕氏外戚派。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刘泽对刘襄恨之入骨,他们之前有过过节。

功臣派本来就觉得刘襄太能干,难以驾驭,听刘泽这么一说,功臣派更不可能选刘襄,此时刘章虽然在京城,老奸巨猾的功臣派又不让他发表意见,故而刘襄无缘帝位。

刘襄之死

功臣派为了让刘襄撤军,派刘襄的亲信刘章亲自到齐国把京城发生的事情详细告诉他,刘襄听后相信了刘章便撤军回到齐国,刘襄在齐国等待京城大臣们选举新皇的结果,越等越着急,自己又不能进京,只能在齐国干等,最后等来的却是自己落选的消息,他们选举的是叔叔刘恒。

当初刘襄是接到在京城任职的弟弟刘章一个称帝的承诺才起兵反吕,没想到成功后,即位的确不是自己,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么汉文帝与刘襄的关系如何?

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史记·孝文孝景本纪》

其实汉文帝即位之前,一直把刘襄当着是一家人,当他接到大臣们让他进京继任大统的消息时,刘恒犹豫不决时,刘恒集团认为京城内外刘姓诸侯王众多,功臣派掀不起大浪。

可见刘恒在即位之前,把刘襄看着是自己人,但是文帝即位以后,态度却发生了变化,他不信任刘襄,竭力打压他,汉文帝打压刘襄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刘襄是发动政变的第一人。

汉文帝剧照

汉文帝在论功行赏时,并没有对诸吕之乱的首功之臣刘襄增加多少赏赐,只是把吕后掌权时,夺走齐国的三个郡还给了刘襄。

可以说刘襄才是整场政变的始作俑者,他起兵的原因是一个称帝的承诺,结果不仅没有当上皇帝,连像样的封赏都没有,自己瞎忙活一场,为此刘襄感到越发的窝火,心中这口窝囊气怎么也咽不下,最后刘襄在汉文帝的打压下郁郁而终。

问题9: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呢?

齐王刘襄虽然起兵,却并未参与铲除诸吕的战斗。而刘邦长孙的身份也不是继承大统的必要条件,毕竟他爹刘肥当初位列长子都没戏。此外刘襄自作聪明的举动,以及处于反思外戚干政的风口,都决定了他与皇位无缘。而且他起兵也不全出于公心,除了想上位,很大程度还和吕雉的恩怨有关。

吕雉对诸侯中实力最强的齐国一直忌惮和防范。先是想弄死老齐王刘肥,刘肥以地换命,拿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做了汤沐邑才免遭毒手。刘襄继位后吕雉又进一步分割齐国,把济南郡封给了侄子吕台,琅邪郡封给了刘泽。有了这个前提,刘襄出兵便想搂草打兔子,趁机收回故地。他以自己年轻为由,诓骗琅琊王刘泽来齐共商大计,而后将其扣留并收编了他的军队。恍然大悟的刘泽反过来又骗刘襄,说不如放他去长安,好在刘襄称帝的问题上帮忙。刘襄送走刘泽,算是印证了太年轻的话,也为将来的继位阻力埋下伏笔。刘襄大军也并未进关,走到荥阳时与前来狙击的大将军灌婴达成协议,开始静观长安之变。等待的档口,刘襄又拿下了济南郡。

剿灭诸吕出力最多的是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刘章为人生猛,虽为上将军吕禄的女婿却并不心向吕氏,甚至连吕雉的账都不买,曾以耕田歌讥讽,还当着她的面杀过一个吕氏子弟,在朝中颇有影响。通知刘襄发兵的也是刘章,这一方面是维护刘氏江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想在变革中顺势推哥哥上位。剿灭诸吕的过程有惊无险,诸吕威风仰仗吕雉,吕雉一死也就没了权力保障,刘氏旧臣纷纷倒戈。先是太尉周勃用计拿了吕禄的兵权,之后刘章杀相国吕产打响第一枪,诸吕也随之覆灭。接下来就是讨论皇帝人选问题。

刘襄当时算个大热门,毕竟他是第一个竖起反吕大旗的,虽说没入关,但大兵压境对吕氏构成了威胁,也给长安带来了信心。而齐国立国较早以及嫡长孙的资历和血统优势自然也被摆上台面。然而表决时琅琊王刘泽坚决反对,理由是刘襄的母舅驷钧恶戾,有可能重蹈外戚干政的覆辙。刘泽跟刘邦是一辈人,资格老说话也有分量,又抓住了痛点和热点,令人无法辩驳——淮南王刘长也以同样理由被拒即为佐证。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刘泽有报一箭之仇的意思。最后众人将目标一致锁定仁孝宽厚且娘家靠谱的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liuxiang】刘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candyad.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