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糖豆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教您西班牙国王,以下5个关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足球资讯。

问题1:英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谈谈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王或国王及其他(她)的时代

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铎王朝君主顺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她的异母姊玛莉一世。

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许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克利斯托弗·马洛和班祖明·约翰逊;桂冠诗人爱德蒙·史宾沙将《仙后》献给她;法兰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内成为第一个环航地球的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爵士发表了他对哲学与政治的观点;华达·罗利爵士和韩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国殖民地。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明察无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译为“我观看,而且我沉默”)。慎于荣誉的颁发和显职的授与也是她在位期间的特征。在将近四十五年里,在英格兰只授与了八个贵族头衔:一个伯爵爵位、七个男爵爵位;在爱尔兰只授与一个男爵爵位。她并将枢密院的成员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后来再降至十四人。

维吉尼亚州(原来的英国殖民地现为美国的一个州)是以她“童贞女王”的称号来命名的。

童年

伊丽莎白诞生于伦敦的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女侍官。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

亨利后来的王后们对这两个被褫夺公主衔头的继女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经常关注她们的成长,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龄的伴侣。1547年亨利死后,他最后的那位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新丈夫托马斯·西摩(他是简·西摩的兄弟和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养护伊丽莎白。西摩被年轻的伊丽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后,他本来打算娶她为妇,但他和他的兄弟爱德华·西摩后来都在一系列权利斗争中被处死了。

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凯瑟琳·帕尔和她的其他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较稳定,但爱德华1553年就因肺结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党推翻,并被其后上台的玛丽处死。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昄依,但内心仍然是一个新教徒。玛丽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小段时间里伊丽莎白甚至被关入伦敦塔。有人认为她是在这里认识了她后来的爱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在童年时代就相识了。

伊丽莎白保了命,但玛丽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礼使得英格兰重归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对此英格兰人民及贵族都很不满。1558年玛丽一世无子而亡,伊丽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国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

加冕

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的地位很不稳定。她加冕的日子是当时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占星士约翰·迪伊挑选的,据说它特别吉利。给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当时在教会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认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经签署了结束意大利战争的卡多-坎陪吉条约。

政治

伊丽莎白44年的统治期间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非常强烈。1530年代里亨利八世与天主教决裂,圣公会建立。爱德华六世的短暂统治期间圣公会的教义日益完善。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圣公会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会的地位。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初两年间她就发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虽然她试图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一条折衷的路来走,但她本人无疑是一个新教徒。尤其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认为是异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尔是她政治上最亲密的顾问,为塞西尔她特地创立了柏利勋爵这个爵位。1598年塞西尔死后,他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成为伊丽莎白最亲密的顾问,但罗伯特远远不能达到其父亲的能力。她的管理机构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弗兰西斯·华兴汉爵士。华兴汉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他可以保证所有对女王的阴谋都被他所知。

继承人问题

对伊丽莎白最大的批评是她没有提供一个继承人。别人一直以为她会结婚生子,有许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以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莱斯特伯爵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得到巩固后,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当别人质问她为什么她不结婚时,她提到她姐姐统治时期她的处境。当时她不但是玛丽最忌讳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马斯·怀特爵士还利用她的名义。因此她明智地认识到假如她指定一个继承人的话,她的地位会被削弱,而且这一举可以给她的敌人提供一个刺激,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继承人来反对她。但没有继承人英格兰就不会在她去逝前的情况下陷入内战。这一点在1562年她患天花几乎丧生时这一点变得非常明显。在一段时间裏伊丽莎白曾严肃地考虑过结婚生子。但一个天主教的丈夫是显而易见不可能的,而一个新教的丈夫如莱斯特伯爵会立刻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无论她选中谁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论她个人的倾向如何,她当时的处境使任何传宗的考虑不能得以实现。

她当时是有一些可能的继承人的,但伊丽莎白对他们都不予考虑。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莉·斯图亚特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她从苏格兰出逃前,甚至此后她一直是一个非常可能的继承人。玛丽被逐后伊丽莎白虽然接纳了她,但她将玛丽囚禁起来以保障玛丽无法威胁她的地位。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在他未被考验之前他还不会被考虑到。其他人选也不太可能。伊丽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凯瑟琳·格蕾夫人因为违背伊丽莎白意愿而结婚触怒了伊丽莎白。凯瑟琳·格蕾的妹妹玛丽·格蕾是一个驮背矮子。伊丽莎白当时一直希望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会昄依新教并找一个伊丽莎白认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玛丽在英格兰被囚期间将她的继承人的问题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她还是继续有结婚的可能性。她曾考虑过在法国的众多王子中找一个丈夫。第一个建议是比她小20岁的奥尔良公爵亨利(后来的亨利三世),当时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当这个建议被拒绝后她还考虑过法王更年轻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这个计划也破产了。

1568年最后一个有资格做她的继承人的英格兰人,凯瑟琳·格蕾夫人,死了。伊丽莎白被迫再次考虑苏格兰女王玛丽。伊丽莎白建议玛丽与莱斯特伯爵结婚,但玛丽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这时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已经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说服伊丽莎白让玛丽重返苏格兰。但伊丽莎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詹姆士留在英格兰。虽然如此她的谋士塞西尔还是继续设法帮助玛丽回苏格兰。但苏格兰人拒绝接受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丽莎白的婚姻和个人生活历来是人们的话题。被称为“童贞女王”并不意味着她终生没有性生活。她在世时就有很多私生子传闻,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等被普遍认为是她的情夫。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传闻说她终身未婚是因为不能生育,甚至有可能因为她有某种性功能上的缺陷。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利顿·斯特莱切即抱持这一观点。

宗教宽容的结束

正当此时新教皇庇护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丽莎白的教籍。这使伊丽莎白无法继续她的宗教宽容的政策。

同时她的敌人对她的阴谋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来玛丽一直试图不向伊丽莎白挑战。但这时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阴谋中。这些阴谋的主谋是安东尼·巴宾顿,其目的是营救玛丽使她取伊丽莎白而代之。对伊丽莎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消除这个大敌人的机会。1587年她处死了玛丽(据说她并不情愿下这条命令)。

与西班牙的战争

伊丽莎白向法国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军队和钱财来让他获得法国王位。在八年战争中他向荷兰的新教徒奥伦治亲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军队来让他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兰克·德雷克爵士和约翰·霍金斯爵士领导的一支贩奴舰队被西班牙皇家海军重伤后,西班牙的运财舰队不断受到英格兰海盗的劫掠。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决定以玛丽之死为借口入侵英格兰来击退英格兰对西班牙在欧洲大陆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战。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向英格兰进发。伊丽莎白不顾各方对于她个人安全的忧虑,在埃塞克斯郡提尔伯里不带卫兵不着盔甲检阅海军,并发表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之一。此后借助地利及天气条件等,英格兰海军击溃了来犯的无敌舰队,伊丽莎白闻讯后只带了六个随从就离开要塞到镇上与她的臣民共同庆祝胜利。

虽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击败了一个更大的英格兰反击舰队。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604年,双方打了个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格兰并未能占上风。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游击战。

伊丽莎白最后几年的宠臣是罗伯特·德弗罗,他是莱斯特伯爵的养子。她甚至原谅了他的一些轻罪,但罗伯特1601年参加了一场暴乱,伊丽莎白不得不将他处死。

逝世

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在她的晚年,当她不得不确定她的继承人时,她越来越倾向她的表侄孙,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但她从未正式命名他为继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于萨里的列治文宫。她被安葬在西敏寺。她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这位詹姆士当时已经成为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一个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不列颠统一进程的第一步——王室联合,但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国家依然保持自己独立运作的政府。她死50年后,英国内战爆发了,英国成为了一个短暂的共和国。

英国文化

伊丽莎白时期是英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英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谈谈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王或国王及其他(她)的时代

问题2:为什么英西大海战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

公元1588年爆发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这场战争不但对近代欧洲历史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意义重大。

从交战双方来看,西班牙是战前当之无愧的世界海上霸主,而英国作为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在根本国家利益上与西班牙有着严重的冲突,西班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而英国则接受了欧洲新教,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的斗争和积怨也已经日久弥生了。德雷克等针对西班牙的一系列海盗式的抢劫行为也在不断的挑衅着西班牙王国。

公元1580年11月,这位职业准确来说是一位海盗的德雷克船长带着他的金色红雌鹿号在经历了三年航行后,回到了伦敦,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壮举,而与麦哲伦中道遇难不同,他是活着回来的。满载而归的德雷克为自己的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而投资者之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英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支出。

公元158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这位海盗船长旗舰的甲板上正式册封他为爵士。这也标志着英国女王不再是暗中支持,而是代表政府表态肯定了德雷克的“海盗事业”。这一公开式的挑衅活动,已经让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下定决心以一次决定性的战争来解决两国十多年的恩怨。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

这场必然爆发的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实际上早就应该爆发了,只是因为公元1587年德雷克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行动被迫推迟了一年。1587年德雷克带领着25只海盗船,沿着西班牙的海岸,开始“外科手术式的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击沉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舰,接着又冲进加的斯港击沉了33艘西班牙船只,5月15日,德雷克舰队突袭里斯本附近的舶锚地,在混乱中千百艘船只相撞沉没,损失无以估量。接着,他又攻占了圣维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国的路上,他又打劫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运宝船,抢到了价值11万镑的财富。由于这一系列的行动,被成为“烧焦了西班牙国王的胡子”,战争至少延后了一年,从而为英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公元1587年,伊丽莎白女王将亲西班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处死。玛丽是天主教徒,因苏格兰政变而逃亡英格兰,被伊丽莎白一世囚禁,当时因果上层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准备谋杀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另立玛丽为新的英格兰女王,但是密谋败露伊丽莎白将玛丽处决了,罗马教皇西斯科特五世重申开出伊丽莎白女王的教籍,在教皇的支持下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正式对英国宣战。他集结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舰队--130艘战舰和30000士兵。准备在击溃英国海军后直接登陆英国本土。菲利普二世给这支强大的舰队起了一个更威风的名字--“无敌舰队”。

公元1588年5月20日,“无敌舰队”由西班牙里斯本启航,浩浩荡荡的杀向英吉利海峡。7月19日,舰队到达英吉利海峡,拉开了战争架势。而当时的英国在还没有一支独立的国家海军力量,只有一支属于女王个人的皇家海军舰队,舰船数量也只有少得可怜的34艘。最后加上德雷克等驾驶的海盗船和一些商船拼凑起了一支舰队,但双方势力的对比依旧很悬殊。战前伊丽莎白女王曾希望通过谈判来回避这场战争,但是菲利普二世轻蔑的拒绝了,他坚信自己的无敌舰队两周以后就可以宣布英国人的败局。然而战争的解决却大大出人意料,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西班牙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菲利普二世用人不当,他选了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担任了无敌舰队的指挥官,这位公爵虽然勇敢而忠诚,但是完全没有海战经验,战斗中无效率的指挥拖累了整个舰队,而英国方面的指挥官霍华德勋爵,和协助他的德雷克都是海战经验丰富。

第二,西班牙方面虽然舰队庞大,但是舰船样式主要是老式的楼船,灵活机动性很差,舰船上除了水手、重炮以外还装满步兵,而英国方面则发挥了快帆船舰体下,灵活性大,船上在中少,轻便便于突击的特点。

第三,西班牙在战术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横队战术,而德雷克则发明了一种纵队战术,让舰船首尾相接的排列,用舷炮轰击,这是海战史上的一次革命,自此以后火炮才取代步兵成为海战的主角。

第四,英国占据了天时优势,顺风攻击对手。

第五,在地理上,西班牙劳师远征,而英国则临近本土作战,能即使补给,战争在打到7月25日这一天的时候,西班牙已经损失了十分之一的战舰,而英国方面会合了西莫尔勋爵的援军,舰船总数增加到了136艘。

7月28日晚,在德雷克等人的建议下,霍华德下令采取古老的火船战术,西班牙舰队阵脚大乱,无法保持队形,英舰趁机突击。从29日上午9时,到下午6时,双方舰队在没有编队的情况下,互相混杂,三五成群的对射,直到都没有炮弹为止,西班牙损失了近一半的船只死伤1400人,英军则一船未沉且死伤不足百人,最终无敌舰队彻底崩溃。

英国对无敌舰队的完胜,重创了西班牙海上强国的元气,虽然颓势没有马上显现出来,英国并没有能力立即占有西班牙的主要海上利益,但是却将西班牙这个海上强国拉下了马,自己继承了它的威信。英国的舰船此后可以自信的出入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而西班牙已经无力阻挡了,这个帝国开始步入了百年的衰败之路。

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中;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也许在1588年,对这一点还并无太明确的认识,可是在下一个世纪,这个耳语的声音就变得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了每一个英国人的呼声。 一个指掌世界命运三百年历史的日不落帝国开始升起。

为了纪念英国这场伟大的胜利,伊丽莎白女王在为此铸造的纪念章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上帝吹风,他们就不见了。”英国人开始统治了海洋,他们相信这是命运,当然除了一个重要的局部例外,就是在1781年弗吉尼亚约克顿的海面上----那里对后来的美洲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问题3:谁能介绍一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历史!?

西班牙的历史

西班牙的历史,几乎是一部外族侵略史。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五世纪之间,先后遭到伊贝洛族、塔尔提西奥族、腓尼基人、希腊人、凯尔特族的侵入。后来凯尔特族与伊贝洛族混合,成为半岛上独特的凯尔提贝洛族。接着迦太基人、罗马人陆续侵入,西班牙成为罗马帝国西边的势力范围,现在的伊比利半岛各处,还残留着罗马的遗迹。

公元六、七世纪,西哥德族侵入并建立王国,以扎雷多为首都。现在托雷多到处可见西哥德族文化遗迹。 到了八世纪,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来的阿拉伯民族摩尔人统治,自此到十五世纪末,回教文化席卷西班牙。在回教徒统治下,西班牙虽地处欧洲,却不像欧洲国家。 公元十世纪时,回教徒定都哥多华,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个清真寺,当时哥多华拥有二十万的住户,繁荣富庶,据说是世界最大的都市。

过了不久,在回教徒统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发起收复国土运动,自此到中世纪,西班牙一直受到复国运动的影响。

1479年,阿拉冈国王费迪南德与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女王结婚后,西班牙统一的宿愿终于达成。此时,回教徒由于内部的纷争,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复国运动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最后不得不将根据地迁移到格拉那达,并在临斤山丘上建造了阿尔寒布拉王宫。

费迪南德完成国家统一后,再以九万兵力向前推进,终于打败回教徒,而得到最后的胜利。1492年,格拉那达城重归基督徒所有。

到了两王之孙卡洛斯一世与其子腓力二世时,西班牙进入更辉煌的霸权时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文治武功鼎盛,为西班牙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查理五世统辖近半的欧洲大陆及美洲大陆的大部份,后来还陆续征服墨西哥的马雅帝国以及秘鲁的印加帝国。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进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世纪』。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发的127艘西班牙无敌舰队,不幸于多佛海峡被英国机动性高的80艘舰队所打败,从此以后,西班牙国势一蹶不振,海上霸权也由英国取代。

1700年,西班牙王位无后可继,引起英、法、奥地利之间的王位继承战争。结果,由法国波旁家族继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现任国王Van.Carlos一世还一直与法国之间,维持着良好的传统友谊。

1808年,拿破仑以欺骗手段取得西班牙后,命令其兄约瑟夫一世为西班牙国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国民的反抗,纷纷起义,推翻政府。画家哥雅著名的图画「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绘当时的革命情形。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纷纷仿效美国革命方式而独立。而西班牙国内宫廷政治的腐败,民间经济的萧条等,都使得西班牙国本动摇。

十九世纪后叶,西班牙国内动荡不安,各地反政府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1873年 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暂实行共和。然而,动乱仍然持续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抬头,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当时国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国。此后,政治情势继续恶化,不满分子的活动更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内战最激烈时期。内战结束后佛朗哥独裁政权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班牙没有参战。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权被世界各国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联合国后,才回到国际舞台。

1964年,佛朗哥将军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孙子Juan.Carlos为继任国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后,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颁布新宪法,西班牙成为一个君王立宪的国家。

1 葡萄牙的历史

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方,她是欧洲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公元前7世纪,葡萄牙就有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等定居者。

1140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统治,亨利克“称帝”,成为该国的第一位国王。

葡萄牙如今的版图成型于1249年的王阿方索三世统治时期。

公元前时期公元前一千年时就有若干部族居住在伊比利半岛(Iberian Peninsula),而第一个有证据支持曾居住此地的是公元前8、9世纪时,住在葡萄牙北部及西班牙的加利西亚(Galicia)的塞尔特人(Celts);同时期还有沿着奥加威(Algarve)建立渔村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他们并曾往北开拓直到现今的里斯本(Lisbon);希腊人(Greeks)及迦太基人(Cathaginians)则住在南方及西方海岸地带。

罗马人(Romans)在公元前201年击败迦太基人,公元前140年打败塞尔特人后,就掌控了葡萄牙中部及南部。在罗马统治的六个世纪中,引进属于拉丁语系的葡萄牙语及风俗,也替基督教的引入打下基础。

西哥德人及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公元469—1139年)罗马帝国公元3、4世纪时势微,连带影响这个地区的统治权。公元469年,属日耳曼民族的西歌德人(Visigoths)越过庇里牛斯山(Pyrenees)来到此地,7世纪时引进基督教。

公元711年,回教徒入侵推翻了西歌德王朝,在科多巴(Córdoba)建立艾尔安答路斯(al-Andalus)王国;虽然回教统治者不排斥犹太教及基督教,但许多基督徒改信回教,公元9、10世纪是回教最兴盛的时期。

经过近四个世纪的回教统治,葡萄牙境内仍有许多回教式建筑地标,以及许多源自回教及阿拉伯的习俗,也影响了当地的方言。

十字军东征及葡萄牙建国时期(公元1139—1415年)公元1139年,来自葡萄凯尔(Portucale)(以波尔多为中心的领地)边境的贵族艾方索亨利克斯(艾方索一世) (Afonso Henriques)(Afonso I)宣布独立,并自称是第一任葡萄牙国王,藉由十字军的协助与回教徒对抗,在公元1147年收复里斯本,公元1249年在阿列提住(Alentejo)及奥加威击溃残存回教部队,至此完全取回此地的统辖权。

迪尼斯一世(Dinis I)(公元1279—1325年)推广使用葡萄牙语(以取代西班牙语),在公元1290年创立第一所大学,公元1297年签订奥卡尼塞许条约(Treaty of Alcaices)确立国界,成为十四世纪欧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大探险时期(公元1415—1580年)艾维兹王朝(House of Aviz)第一位国王裘奥一世(Joo I)(公元1385—1433)在位时,成就了葡萄牙前所未见的兴盛景象,也为日后的版图扩张与经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国力,与英国签订温瑟条约(Treaty of Windsor)建立永久的同盟关系。

15世纪是海权时代的黄金时期,在裘奥的儿子导航者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的领军下,葡萄牙成为海洋技术及探险的世界领导者。葡萄牙冒险家的足迹从摩洛哥(Moroccan)、马德拉群岛(Madeira Islands)直至无人居住的亚速群岛(Azores Islands),并为了奴隶及财富进军非洲大陆。

公元1488年巴托罗缪迪亚兹(Bartolomeu Diaz)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之后,世界就此改变,他不仅开启前往东方的大门,也打开了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入口。接下来虽然葡萄牙与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失之交臂,仍在公元1498年,由瓦思库达加玛(Vasco da Gama)率领第一只远征舰队前往印度(India),在东非及印度尼西亚打下不少殖民地。两年后,佩卓奥维瑞许卡布奥(Pedro Alvares Cabral)拿下巴西,建立广大的葡萄牙帝国。

哈普斯堡及布拉刚萨王朝时期(公元1580—1807年)公元1580年艾维兹王朝失势,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强说他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统,使得伊比利半岛的统治权又回到一个国家手中,在哈普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nurg)统治60年中,葡萄牙被拖进好几次战争中,最惨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无敌舰队惨败给英国,经过这些岁月葡萄牙帝国也逐渐消失。

--------------------------------------------------------------------------------

2 葡萄牙的历史

公元1640年,葡萄牙布拉刚萨王朝(House of Bragana)反抗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宣布独立,为抵抗西班牙维持国家独立,他再次长途跋涉与英国修好。经过半世纪,裘奥五世(公元1706—1750年)利用巴西采到的黄金及钻石振兴经济,使得葡萄牙再次兴盛。

公元1755年的大地震摧毁了里斯本及葡萄牙南部,超过15,000人死亡,彭波候爵(Marquês de Pombal)配合国家经济改革,进行里斯本的重建工作。

拿破仑及后拿破仑时期(公元1807—1910年)拿破仑(Napoleon)在公元1807年攻进葡萄牙,王室却为了保命逃到巴西。裘奥六世在公元1821年重返里斯本,所面对却是纷扰不断葡萄牙王室所产生的诡谲政治气氛,儿子佩卓在巴西自立为王并宣布独立,公元1826年裘奥六世死后,就发生兄弟战争(War of the Two Brothers)(公元1826—1834年)。

因为公元1822年曾在皇室缺席情况下草拟宪法,大幅削去君主的权力,所以公元1826年时,立宪派(有佩卓,巴西第一位国王)与君主派(有米格尔(Miguel),佩卓的兄弟)就在葡萄牙各地爆发战争。8年的血腥冲突后,米格尔遭到放逐,由年仅15岁佩卓的妹妹玛丽亚二世(Maria II)(公元1834—1854年)继任王位,不过接下来的75年中,自由民主派与君主派仍然持续对峙。

第一共和到萨拉札时期(公元1910—1974年)公元1910年10月5日曼纽尔二世(Manuel II)亡命英国,正式宣告上世纪的政治喧扰告一段落,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时期由此展开,新政府赋与男性选举及参政权,并削弱教会影响力,同时工人也拥有罢工权,也依工作表现评定人事考绩而不是依家世背景;但挑战教会权力引发全世界反弹,释出劳工权益也造成政府与劳工间的对峙。

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使得经济动摇,国内动荡,公元1926年的军事行动正式结束脆弱的共和政府,安东尼奥卡莫那(António Carmona)将军成为临时军事政府的领导人,为了解决经济危机,他指派著名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札(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担任财政大臣,公元1932年成为首相,但不久也成为独裁者,依旧抱着权力不放,恐怖的秘密警察抓出反对萨拉札的人,并且血腥镇压非洲的叛乱,这也拖垮了葡萄牙的全国经济。

革命改造时期(公元1974—1999年)70年代早期,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声浪高涨,国内军人亦对镇压非洲殖民地行动感到厌烦,于是在公元1974年4月25日左派军队发动政变,即为康乃馨革命(Revolution of Carnations),在葡萄牙每个城镇都有一条叫做4月25日的街道以资纪念。

公元1975年社会主义政府宣布放弃非洲殖民地的管辖权,公元1976年举行第一次选举,选出颇具人气的马利欧索瑞兹(Mario Soares)担任首相,面对国内经济危机,他提出「百日维新」来振兴经济。公元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洲共同体(也就是现在的欧盟),这项新挑战仍无法阻止索瑞兹赢得这年的总统大选,他也是葡萄牙第一位平民总统。

现今的葡萄牙葡萄牙目前仍致力在经济赶上其它的西欧国家,加入欧盟似乎尚未对葡萄牙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公元1999年的经济成长率达3.5%,这几年在公共建设亦有颇多进展。虽然在里斯本举行的1998万国博览会不甚成功,参加人数不如预期,但筹备过程中改善了里斯本的交通运输,也提高了葡萄牙的国际声势。

重生的葡萄牙在后殖民地时代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过去几年都在协助过去的殖民地安哥拉及东帝汶(East Timor)寻求和平。公元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同意放弃最后一个殖民地—澳门(Macau),将它交还中国结束442年的统治.

问题4:同在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为什么一直不能吞并葡萄牙?

首先是自身实力的问题,你没有那个实力,还要去攻占强国,那不就是自寻死路吗。其次就是地区的影响,西班牙在大板块还没有变动的时候,就已经远离了他们有1000公里。在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的帮助,怎么能吞并葡萄牙。然而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哥伦布已经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也开始了环球航行。

西班牙如果兼并葡萄牙,在武器装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无疑会付出惨重代价。但在遥远的美洲大陆却不同,两颗牙以绝对优势的装备,以微小的代价就能豪取土地和各种资源。在这两种利益的骄横下,他们逐渐开始明争暗斗了。但是最后胜出的并不是强大的西班牙,而是一直不被看好的葡萄牙国家。

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不断进行,到了十世纪初,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迁都莱昂并更名为莱昂王国,随后基督徒又建立了卡斯提尔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加上更早建立的纳瓦拉王国,一系列基督教王国控制了半岛北部,和南部的穆斯林势力对抗。但是结局想必你也知道,没有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而还“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葡萄牙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暴动和起义,开始驱赶和谋杀西班牙的驻军。从1640年开始,断断续续打了28年,西班牙都没能扑灭葡萄牙的反抗,而且此时英国人更是大兵压境,不断的威胁。没有办法的他们,只能签订《里斯本条约》来限制两国这么紧张的关系,但是这都是后话了。

问题5:无敌舰队被击败后,西班牙为什么不卧薪尝胆报仇雪耻?

1-5楼所有的答案都不确切。

首先,因为各位楼主只看到了经济这一物质层面,没有看到战争的原因和背景还有精神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

西班牙同英国的战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掠夺财富战争。你要注意到这场战争的背景是在英国刚刚完成宗教改革的时代。这场战争的双方,一个是信仰传统的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另一个是信仰英国国教的伊丽莎白。后者的父亲亨利八世在位期间使英国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英国圣公会。

圣公会改革了天主教的很多思想和做法,比如教会的最高权威不再是罗马教皇,而是坎特伯雷大主教;比如圣经由拉丁文被翻译成为英语,礼拜聚会使用的祷文也由拉丁语改为英语(信仰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在被信仰国教的伊丽莎白下令处死之前被强迫用英语祷告,但是玛丽坚持用拉丁文祷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两者信仰的不同);再比如亨利八世下令解散了修道院,等等。

虽然教义虽然变了,但是英国同西班牙的王室之间的血缘关系不可能改变。想象一下,在政治联姻之中,当一方的宗教信仰不再和自己一致的时候,那么另一方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在那个还是政教合一的时代里面,不可能有宗教宽容这个理念,所以,只能是一方起来讨伐另一方。西班牙作为虔诚信仰天主教的国家,还是一个当时国力强盛的国家,不可能对这件事情袖手旁观,所以英国和西班牙的宗教战争不可避免。

如果你看过《伊丽莎白:黄金时代》这部电影,你就知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发兵讨伐的时候,他们的军舰旗子上面画的是耶稣基督的像。因为西班牙国王相信他是在替天行道。他认为这是十字军的行动,其目的是要把英格兰再收入天主教的怀抱。每一天,五万个教堂中都在做弥撒,菲利普二世的军舰,都以宗教圣哲命名;他们的乘员禁止发誓、争吵、赌博和与不正当妇女交游。

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所以,要想重新发动战争,必须有宗教上的正当目的。但是如何评价已经失败的战争,如何重新组织战争,这些问题恐怕不是国王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就能解释的。究竟是上帝错了,还是西班牙人错了,宗教改革才是正确的?这可足够让西班牙的红衣主教头痛的。

其次,对于西班牙衰落的问题不能光看1588年这一个短暂的时期,而是应当把眼光放得更宽一些。

西班牙在那个宗教改革的时代里面发动或者参与了三场大规模的战争。

第一场是1566年尼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独立革命战争,这场战争直到1609年才正式宣告结束。要知道,在当时,西班牙国库的年收入一半来自尼德兰。

第二场就是西班牙同英国的战争,但是1588年的战争只是战役的开始,虽然西班牙无敌舰队被一场大风暴和英国海军击败,但是战争远没有结束。1589年西班牙在和英格兰一场更大的海战战役中获胜。此后,战争不断,一直延续到1604年,最后双方打了个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格兰并未能占上风。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游击战。

第三场就是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奥地利、西班牙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组成哈布斯堡联盟(天主教联盟),而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也组成了反哈布斯堡同盟(新教联盟),最终后者取得了胜利。

从1566年到1648年,西班牙同英、法、尼德兰以及反哈布斯堡的国家打了82年的仗。旷日持久的战争必然会使国家经济衰亡。要知道西班牙自古就是一个战争不断的民族。从公元711年穆斯林入侵西班牙开始,西班牙人就陷入了驱逐入侵者的战争(光复运动)。这场战争持续到1492年。在1512年,西班牙完成了统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西班牙刚刚统一不久就陷入了宗教战争,那么后果是什么?西班牙可能像德国一样东山再起吗?

孙子兵法对此早有认识: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candyad.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