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大伙儿搜集10个有关【德国轰炸塞尔维亚】的内容,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问题1: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历史渊源怎样?

10世纪末,塞尔维亚一度处于保加利亚的统治之下。1018 年,拜占廷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接着又迫使塞尔维亚臣服。此后,塞尔维亚的政治中心由拉什卡转到了泽塔。沃伊斯拉夫的儿子米哈伊尔在位时期(约1050~1082 年),合并了拉什卡。米哈伊尔为了提高塞尔维亚的国际地位,于1077 年从罗马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那里得到一顶王冠,开始称王。其子博丁在位时期(约1082~1101 年),又合并了波斯尼亚。但是,博丁死后,塞尔维亚再度陷于分裂,波斯尼亚被迫依附于匈牙利,其他地区则处于拜占廷的控制之下。

斯拉夫民族于公元8世纪时来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并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改信东正教。最早的塞尔维亚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Caslav Klonimirovic(查斯拉夫·克罗尼米洛维奇?)所建立。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山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现在尚有争议),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

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两次巴尔干半岛战争当中,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这被称为 萨拉热窝事件 。7月28日,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于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但在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并占领了其全境。

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即南斯拉夫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三面受敌,除希腊外所有邻国都是轴心国成员。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此时南斯拉夫人民军在铁托的领导下开始反抗德国的占领。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其帮助下成为国家最高领袖,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但1948年南联盟与樟�隽眩961年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重各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南斯拉夫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当中较富裕的国家。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联盟1990年代初期的解体。1992年之后,南联盟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加盟共和国。1999年,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2003年,南斯拉夫联邦重新组建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

科索沃的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纪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他们修建城堡、教堂,开垦荒地,把从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赶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到公元14世纪,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统治下,塞尔维亚王国进入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大到马其顿和希腊,而科索沃则是王国的中心。当时的地缘政治学认为,统治科索沃就统治了巴尔干,可见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389年6月28日,土耳其苏丹穆拉特率领奥斯曼大军,在科索沃的梅尔勒平原同塞尔维亚王子拉萨尔率领的基督教联盟军队进行决战,结果,穆拉特与拉萨尔双双战死,科索沃从此被土耳其人占领,整个巴尔干地区逐渐被奥斯曼化。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军队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贝尔格莱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尔维亚王国正式灭亡。

土耳其的占领导致巴尔干地区一分为二,南方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亚人,北方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拉渥尼亚人和伏伊伏丁那人。当时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欧洲文化的中心,而土耳其的亚洲专制主义则是愚昧、腐败、混乱和暴戾的同义词。许多塞尔维亚人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奴役,纷纷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别是克罗地亚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则移居科索沃,填补了塞尔维亚人留下的空缺。在科索沃,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实施一种改变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当地塞尔维亚人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则贩依天主教。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这些教徒没有规定非信伊斯兰教不可,他们允许东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须向当地政府缴纳人头税,而这种税款相当高,几乎使一般东正教、天主教教徒无力承担得起。而如果有谁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项税款。故而许多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塞尔维亚人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这种长途跋涉在17世纪达到高潮。历史资料表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约有三、四万塞尔维亚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据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当时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人已占当地人口的60%,其余为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

从18世纪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塞尔维亚经过两次起义,于1815年成立了公国,1852年黑山公国建立。1876一1878年塞土战争后,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日益没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担心塞尔维亚的强大而开始支持阿尔巴尼亚人了。在1880—1889年间,有6万科索沃塞尔维亚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向土耳其宣战,推翻了土耳其的统治,处于奥斯曼帝国奴役下达5个世纪之久的科索沃重新并入塞尔维亚,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了。为了恢复多种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没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庄园,将土地优先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士兵,大批在庄园种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这样,定居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急剧减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约50万,占科索沃总入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并吞,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由于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致于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时期,占领者并未遭到阿尔巴尼

亚人的反抗,相反当地居民对于加入统一的大阿尔巴尼亚感到格外兴奋。

当时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两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对科索沃的归属各执己见。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尔巴尼亚举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将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但该决定随即被南共中央反对。1944年 l1月,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阿尔巴尼亚族起义者在科索沃成立了军政府。3月16日,军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称他们是大塞尔维亚专制政权的拥护者。4万名南斯拉夫军人同 l万名阿族军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塞尔维亚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万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议会决定将科索沃并人塞尔维亚共和国。这样,战后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不过,虽然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并没有像塞尔维亚、黑山等一样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宪法将科索沃规定为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人对阿尔巴尼亚人中的亲法西斯分子进行了清洗,但这又激起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正因为上述如此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得塞尔维亚族人与阿尔巴亚族人都认为自己是科索沃地区的主人,没能成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国更使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举行要求独立的游行示威活动。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强调“独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决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建立了一个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剩在60年代,大约有7— 30万阿尔巴尼亚人逃到科索沃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渐抬头,发达地区要求取消国家控制,而塞尔维亚则坚持中央集权和联邦掌握投资基金。由于历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贫穷的地区,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总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统治的发达地区的文盲率只有 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塞尔维亚人,但出生率却大大高于塞族人,人口过多又反过来加剧了贫困状况。到1957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2%。1966年,科索沃的人口增长率为3.79%,阿尔巴尼亚族的人数增加到 100万,而南斯拉夫全国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1968年,科索沃的学生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首次要求自治,并喊出了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要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同意让科索沃实行某种程度的自治。到1971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占了总人口的73.7%,阿族人的民族自决要求日益强烈。 1974年南斯拉夫的新宪法赋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权,它享有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园的权利,阿族人有了用自己母语教学的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阿族知识分子。由于科索沃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许多塞尔维亚族人纷纷离开科索沃到其它地区寻找好的出路,而留在科索沃的阿族知识分子因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心怀不满,成为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核心。

1980年5月,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个人权威的领袖,各共和国的分离倾向不断加强。1981年3月至4月,由阿尔巴尼亚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纳大学培养出来的阿族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示威群众首先同警察发生冲突,许多学生被捕,塞尔维亚当局派军队对科索沃临时实行军事管制。这样导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常常酝酿成流血冲突。塞尔维亚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只占总人口的 l1%,而1961年时塞尔维亚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维奇访问科索沃时,呼吁当地塞族居民不要因为生活困难而离开这块土地。

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则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指责阿族人对他们进行骚扰,并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废除宪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于民族矛盾和经济危机而走向四分五裂,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利用民族主义情结来争取群众,提高自己的威望。塞尔维亚无力阻止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从南斯拉夫联邦分离出去,但它决心不借一切代价阻止科索沃的独立。之所以如此,从民族感情上说,‘科索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谁放弃了它,谁就会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成为千古罪人。米洛舍维奇正是利用了塞尔维亚人的这种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提出了“大塞尔维亚”的口号。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维奇不顾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派军队平息阿族矿工的罢工和学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宪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学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组织机构,包括新闻机构都被取缔。阿族人同警方发生了暴力冲突和枪战,20多人死亡,许多人被捕。1990年1月,塞尔维亚警察用催泪弹、警棍和高压水龙头镇压阿族示威者。面临着塞族的“大塞尔维亚主义”,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联邦内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希望破灭了,塞、阿两族之间的对抗情绪越来越激烈,骚乱越来越严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驻军队、警察、坦克和飞机,并在科索沃实行宵禁。但此举并未混灭阿族的民族主义情绪,塞、阿之间的冲突日益升级,矛盾日益恶化了。

由此可见,科索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一个难题,它既经历了上下两干多年的曲折演变,又遭受过列强的蓄意摆布,至今在许多争端上仍难辨是非。关于科索沃的归属问题,塞尔维亚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说法。塞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因为塞在12世纪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最强盛的国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塞军败退北方后才大量迁入的。阿族人则坚持认为,公元前4—5世纪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亚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族的领土。这样,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要求真正的自治独立,而塞尔维亚人又不会轻意舍弃他们十分珍爱的“故土”。科索沃这颗巴尔干的“定时炸弹”时刻存在着爆炸危险!

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历史渊源怎样?

问题2:塞尔维亚的国家详细信息?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或Republika Srbija,通称为塞尔维亚)是一个巴尔干半岛国家,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与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及科索沃接壤。

历史

塞尔维亚在六千年前已有村落,也许是当时欧洲比较大型的村落。公元6~7世纪,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定居于巴尔干半岛萨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

斯拉夫民族于公元8世纪时来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并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改信东正教。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察斯拉夫·卡罗尼米洛维奇(塞尔维亚语:Кнез Часлав Клонимировић,拉丁化: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现在尚有争议),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

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当中,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于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全境。

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三面受敌,除希腊外所有邻国都是轴心国成员。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此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铁托的领导下开始反抗德国的占领。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其帮助下成为国家最高领袖,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但在1948年南联邦与苏联决裂。1961年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铁托的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重各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南斯拉夫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当中较富裕的国家。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体。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1992年之后,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组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1999年,塞尔维亚共和国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重新组建,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尔维亚就是否接受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草案获得通过。

2007年1月2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独立后的首次议会选举。塞尔维亚激进党在议会250个席位中获得81席,民主党64席,塞尔维亚民主党-新塞尔维亚党联盟47席,塞尔维亚名人党19席,塞尔维亚社会党16席,塞尔维亚自由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15席,另外8个议席由5个少数民族政党和竞选联盟分享。

另外,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的科索沃地区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就脱离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临时管治。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外交

目前,塞尔维亚正积极申请加入欧洲联盟,但欧盟方面对塞尔维亚加入设定了多个前提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塞尔维亚必须先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或实现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而目前塞尔维亚并不愿对此作出妥协,这就使得其加入欧盟的前景变得渺茫。不过在2014年年初,塞尔维亚终于愿意和科索沃关系正常化,向迈进欧盟的路又更进一步,且塞国希望可以在2020年前加入欧盟,而欧盟也评"雄心勃勃,但并非没有可能。"

地理

塞尔维亚原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临海国家,随着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的解体和2006年黑山的独立而变成了内陆国。

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山丘起伏。东、西部分别为斯塔拉山脉和迪纳拉山脉的延续;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河网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脉、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亚盆地组成。塞尔维亚最高点位于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边界的贾拉维察山,海拔2656米。

多瑙河在此与支流萨瓦河、蒂萨河汇合后,折向东南流,构成与罗马尼亚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纵贯。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热,年降水量550~750毫米。

行政区划

塞尔维亚共和国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其中科索沃仅在法理上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部分,实际上由联合国管辖,并已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而塞尔维亚共和国其余地区通称“中塞尔维亚”,但是该地区没有相应的行政建制。

塞尔维亚共和国分为29州和一个直辖市,其中科索沃5州,伏伊伏丁那7州,中塞尔维亚17州,首都贝尔格莱德为唯一的直辖市。州下再分区,全国有108区,其中科索沃有30区,伏伊伏丁那有54区。

人口

塞尔维亚族为塞尔维亚的主要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包括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波斯尼亚克人(穆斯林族)、罗姆族、克罗地亚人、斯洛伐克人、保加利亚人、罗马尼亚人等。其中,阿尔巴尼亚人主要居住在科索沃(从2008年2月17日起单方面宣布独立),匈牙利人则主要居住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但并不在该省占绝对多数。

塞尔维亚族信奉东正教。

军事

塞尔维亚的军队规模约2.5万人,近代渊源来自南斯拉夫的军队南斯拉夫人民军。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体。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1992年之后,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组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1999年塞尔维亚共和军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塞尔维亚此后军事受到西方围堵,只能采用俄式武器为主,空军仅由四架米格29,十一架米格21及26架J22及二十架G-4 Super galeb组成。

体育

近年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网球运动员表现突出,包括首个男子单打大满贯得主以及世界排名第一诺瓦克·乔科维奇、首个女子单打大满贯得主及世界排名第一安娜·伊万诺维奇、前女子世界排名第一耶莱娜·扬科维奇、扬科·蒂普萨雷维奇、男子双打大满贯得主及前世界第一内纳德·齐莫尼奇等。

足球是塞尔维亚人最为热衷的集体运动项目,塞尔维亚国家足球队亦是欧洲足坛的一支劲旅,著名球员包括曾经效力英超班霸曼联的维迪奇、效力意甲劲旅国际米兰的斯坦科维奇以及费内巴切的克拉西奇、切尔西的伊万诺维奇等。

经济

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在2008年服务业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3%,而制造业和农业则占了24.2%和12.3%。

塞尔维亚经济在1992年到1995年期间遭遇联合国制裁。在1999年北约的空袭中,塞尔维亚的众多基础设施遭遇严重打击。这些因素导致在1990年代,塞尔维亚经济出现大幅倒退。目前塞尔维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非常高的失业率(2005年时达20%)和悬而未决的科索沃问题。

在2000年10月米洛舍维奇下台后,塞尔维亚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2006年经济成长率达到6.3%)。因其经济的快速成长,塞尔维亚被一些人称为“巴尔干之虎”。

问题3:塞尔维亚是如何从一个强悍的战斗民族,沦落至现在的穷困小国的?

塞尔维亚是因为战争的影响从一个强悍的战斗民族,沦落至现在的穷困小国的。

问题4:南斯拉夫战争是谁发动的

南斯拉夫内战 南斯拉夫内战 指的是前 南斯拉夫联邦 解体而引发的民族对立和内战。从1991年苏联崩盘到2000年米洛塞维奇下台为止主要的纷争。 绪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往民主化推进,罗马尼亚则是将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处刑,南斯拉夫也废止共产党一党专政决定实行自由选举,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如塞尔维亚的米洛塞维奇等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身为南斯拉夫中心国家的领导人米洛塞维奇宣示大塞尔维亚主义,强行将多数阿尔巴尼亚裔的科索沃自治州强行并入塞尔维亚,引发了科索沃在1990年7月宣布独立,从此南斯拉夫国内就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内战。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黑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南斯拉夫内战战争列表 斯洛文尼亚战争(十日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 (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 (1999年) 马其顿战争 (2001年) 斯洛文尼亚部分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文尼亚,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部分 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境援助塞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克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 此战争较血腥,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 波斯尼亚部分 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穆族人开火。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科索沃部分 当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和阿尔巴尼亚人发动攻击时,冲突开始白日化,塞尔维亚官方开始大量拘捕,塞尔维亚警察在1998年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冲突更加激烈,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但境况愈演愈烈,直至爆发战争。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秘书长说这是外交失败造成的悲剧,虽然有时候“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会在任何这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参与进去。 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在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对难民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富含多样性的国家 七国国境 - (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六个共和国 -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 五个民族 - (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 四种语言 - (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三种宗教 - (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两套文字 - (拉丁文、西里尔文) 一个国家 这个说法其实有所遗漏,像是表列五个民族之外,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西南和黑山(桑加克地区)有许多的穆斯林、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自治州和马其顿的西部有不少的阿尔巴尼亚人,在塞尔维亚北部的伏伊伏丁那自治州有不少的匈牙利人、此外还有罗姆族之类的多样民族存在。 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其实在语言学上是同种语言,比方日本关东和关西的用语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克罗地亚语使用的是西里尔文,克罗地亚语用的是拉丁文字。部分的用语只有微妙的差异,比方像是塞尔维亚语的河流念成“reka(音近雷-卡)”,克罗地亚语中则称为“rjeka(音近:列-卡)”,但是也有像是足球在塞尔维亚语中称为“futbal”,克罗地亚语中称为“nogomet”这样完全不同的用字在。

问题5:塞尔维亚建国多少年了

塞尔维亚多次建国,你指的是哪一次?

附:塞尔维亚多次建国的时间表——

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察斯拉夫‧卡罗尼米洛维奇所建立。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如今尚有争议),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亚洲式伊斯兰教的封建军事统治。

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当中,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全境。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

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其帮助下成为国家最高领袖,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体。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重新组建,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

问题6:德国怎么了

裁判抢戏红牌致命

德国队首轮的强劲表现,让外界对这辆德意志战车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昨晚,德国队却遭遇塞尔维亚队的强劲阻击,上半时锋线尖刀克洛泽被红牌罚下,使德国队的形势雪上加霜。

德国队急切盼望能获取两连胜,但塞尔维亚人的顽强抵抗超出想象。转折出现在第36分钟,克洛泽背后对斯坦科维奇犯规,现场执法的西班牙籍主裁判马伦科出示黄牌,克洛泽累计两黄被罚下场。他的下场对德国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德国人在禁区内缺少了能头球摆渡的高中锋。

随后的事实证明,这一结果对德国人是致命伤。仅仅过了4分钟,塞尔维亚队就取得领先,14号约万诺维奇左脚凌空抽射攻破德国队大门,1∶0!缺少一人的德国队虽然显示了铁血的性格,无奈运气不佳。上半场补时阶段,德国队开出战术角球,厄齐尔传中至门前,球被塞尔维亚门将单拳打出,赫迪拉凌空抽射,皮球打在门柱上弹出。德国队憾失绝佳扳平机会。

太缺运气点球被扑

步入下半时,德国队发动猛烈攻势,丝毫看不出缺少一人。第60分钟,塞尔维亚队5号维迪奇禁区内手球被处以极刑,站在罚球点的是波多尔斯基。

但德国人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差,波多尔斯基的点球居然被塞尔维亚队门将斯托伊科维奇挡出,德国队再次错失扳平良机。塞尔维亚队也在积极组织进攻,第67分钟,塞尔维亚队克拉西奇打中门柱,德国队逃过一劫。

此后比赛陷入胶着,德国人再也无力回天。德国队铁血作风令技术型球队十分头疼,但是遭遇技术和身体兼备的前南球队,德国队很难占到便宜,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曾让德国难堪,如今塞尔维亚队又给德国队制造麻烦,而德国队犹如中了魔咒,门柱和点球都未能帮助德国人取得一场胜利,这样的意外只能用尴尬来形容。

问题7: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塞尔维亚一青年在奥匈帝国的皇储视察该地区的首都萨拉热窝时,暗中刺杀了皇储,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于1914年6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而奥匈与德国都是同盟国组织,,而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地区,又是沙皇俄国与奥匈帝国争夺势力范围的火药桶.所以在奥匈宣战的第二天,俄国开始动员了.德国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也跟着参战了.

第二次是因为纳粹德国蓄谋已久

问题8:一战德国本打算速战速决,为何却被一个地方硬生生拖死?

这个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凡尔登,而在这片土地发生的是凡尔登战役,甚至在一战史上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就是这个地方将德国生生拖到死。

一战前,德国一直有个念想,就是君临欧洲大陆,但是当时的俄国不同意呀。所以德国就想着什么时候跟俄国干一仗,恰巧的是奥匈帝国的王储死在了塞尔维亚。因为奥匈帝国是德国盟国,而塞尔维亚是俄国的盟国,所以德国决定率先挑起战争。但是德俄两国都有其他盟友,像英法是俄国的盟友,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所以一战开始扩散到全世界。

德国当时的想法是速战速决,先将法国给灭了,然后回头收拾俄国。但是谁知道俄国动员那么快,所以德国开始东西两线全面作战,德国实力一度强到,打两线战场都不吃亏的地步。但是奈何盟友不给力啊,奥匈帝国打谁都打不过,没得办法,西线双方进入了战争的对峙阶段,进入了堑壕战。期间各方有输有赢,但就是不和对方和谈。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德国军方决定进攻法国战略要地凡尔登,快速打破西线的僵持局面。两方在凡尔登展开了长达十个月的惨烈拉锯战。而在战斗期间,英德发生日德兰海战,英军获得战略胜利,保持对德国的海上封锁。东线战场上,俄国发动布鲁西诺夫攻势拿下胜利,德国被迫从西线调集军队开往东线。英国则是为了分担凡尔登德军势力,联合法军发动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损失60万,德军损失45万。

因为这大大小小的战役,导致德军在凡尔登节节败退,最终德法两国,在凡尔登损失共计120万余人,德军黯然败退。凡尔登战役成为了一战重要转折点,两年后德国同盟国陆续停战,孤立无援的德国只得投降。一战至此结束。

一战结束后,为了制止如同一战死亡千万人一样的战争,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正式建立,全球终于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问题9:serbia是哪个国家

serbia是塞尔维亚共和国。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或Republika Srbija,英语:Republic of Serbia),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

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与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扩展资料:

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形成国家,建立塞尔维亚王国,1918年12月,塞尔维亚与其他南斯拉夫人联合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2003年2月4日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正式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的经济近年来出现较快增长(2006年经济成长率达到6.3%),因而被一些人称为“巴尔干之虎”。其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在2008年,服务业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3%。足球是塞尔维亚人最为热衷的集体运动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尔维亚

问题10:介绍一下二战巴尔干战役?

巴尔干战役

巴尔干战役的目的在于建立进攻苏联的南方战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区域的战役实施。德国军政当局早在1940年底,即意大利军队在希腊作战失利之后就已制定了夺取希腊的计划。在准备这次进攻时德军最初指望南斯拉夫会俯首听命,并企图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拉入法西斯联盟。 巴尔干战役 时间:1941年4月6—29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联盟(德、意、匈)的国家为夺取南斯拉夫和希腊而采取的作战行动。 1941年3月23日在南斯拉夫发生的国家政变使他们改变了这些计划。新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拒绝与德国结盟,而在1941年4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于是德国军政当局向其武装力量下达摧毁南斯拉夫的任务。现在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军事行动计划已作为一个战役计划拟定出来了。为了实施这一战役,动用了第12(司令为李斯特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和第1坦克群(共32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1500多架飞机(第4航空队和空军第8军)。意、匈军队在辅助方向作战。为了侵略巴尔干国家,德国及其盟国动用80多个师、2000多架飞机、近2000辆坦克。德军处于包围南斯拉夫和希腊军队的有利态势。德军的任务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境内实施多路向心突击,侵入南斯拉夫,分割并消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同时,开始入侵希腊,夺取萨洛尼卡并向拉里萨方向进攻。航空兵应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摧毁南斯拉夫的机场,破坏铁路交通,从而打破其战争动员计划。南斯拉夫和希腊对抗击这一侵略没有准备。南斯拉夫的军事计划不适应新的战略形势。它的军队仅开始战略展开。这支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团(动员不充分、技术装备很差),以及110辆坦克和416架陈旧的飞机。希腊军队的基本兵力(15个步兵师)当时正在意希战场(阿尔巴尼亚)作战。为了反击法西斯德国的进犯,希军指挥部只能抽调6个师。1941年3月,6万多不列颠远征军(1个坦克旅、1个澳大利亚师和1个新西兰师)和为数不多的英国航空兵(9个中队)的到来,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军队的态势。南斯拉夫军队同希英联军协同作战的协议也未能达成。 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是1941年4月5日夜开始的。德意航空兵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突击。德军第12集团军各师在3个地段越过保、南边境。德军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推进30—50公里。4月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马尔顿被击溃,德军占领斯科普里、什季普、韦列斯。4月8—10日德军继续南进。同时,在4月8日,德军第1坦克群的各师从索非亚西部地区向尼什实施突击。德军坦克部队3天内向前推进几乎200公里,并从南威胁贝尔格莱德。4月10日南斯拉夫发生的政治事件(民族主义集团领导人的叛变分裂活动)使克罗里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抵抗停止了。4月11日意匈军队发起进攻。4月13日德军在贝尔格莱德地区汇师,并攻占该城。4月15日南军停止抵抗。4月17日签订南军无条件投降书。 在与南斯拉夫作战的同时,德国第12集团军左翼(6个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于4月6日向希腊军队发起进攻。4月9日,德军占领萨洛尼卡,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南进,对英希联军中央集群造成包围的威胁,并对意希战场上希军后方造成威胁。4月12日希军指挥部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意军(22个师)跟踪追击。军事上的失利在希腊统治集团和希军领导人员内部引起危机。4月23日签订希军投降书。4月27日德军进占雅典。4月29日日终前进抵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损失近1.2万人的不列颠远征军,毁掉重武器和运输工具,经海路撤往克里特岛。巴尔干战役的最后阶段是克里特岛空降战。

克里特岛空降战

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为夺取克里特岛而实施战役代号“水星”的作战计划。

德军统帅部在占领希腊后决定攻占克里特岛,因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役企图规定,使用先遣空降兵首先夺取岛上的3个机场,以利主力在该岛顺利实施机降。同时计划派出登陆兵实施登陆并从海上运送重型武器装备。

参战军队计有:空降兵第7师、山地步兵第5师和若干独立部队(共约2.2万人),第4航空队第8和第11军(轰炸机433架、战斗机233架、运输机500架、侦察机50架、运输滑翔机72架);登陆兵(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70艘。由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负责统一指挥。攻击开始时克里特岛守军有英军3万人(主要是由希腊撤至该岛的远征军士兵)和希腊军队1.4万人。守岛军队装备低劣,火炮不足,完全没有飞机,坦克仅有6辆。任卫戍司令官的新西兰弗赖伯格将军将兵力分散配给该岛4个防区。

英军统帅部估计德军会首先派登陆兵登陆,因此,特别重视海军的抗登陆防御。英军地中海舰队所属各编队(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9艘、舰队驱逐舰20余艘)负责遂行此一任务。法西斯德军在大陆和各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距克里特岛不远(120—140公里),因而可以保障在战役中广泛使用空降兵。

5月20日晨,德军伞兵在航空兵对英军克里特岛阵地实施密集突击之后在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机场地域和哈尼亚市进行伞降,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德军付出重大损失的高昂代价才得以在马莱迈和哈尼亚地域站稳脚跟。5月21日,德军统帅部乘胜用飞机和滑翔机将山地步兵第5师空运到此。该师所属部队和残存的伞兵分队在航空兵积极支援下向该岛内地发起进攻。 同时,德军统帅部还企图从海上实施登陆,但由于遭到英国海军抗击登陆未能成功。英国舰队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未能给予遭受重大伤亡的守岛部队以重大援助。5月23日,部分英舰遭德军航空兵突击受重创,遂停止在克里特海域巡逻,撤向亚历山大。5月28日夜间,英军开始由该岛向埃及撤退。5月29—31日,共撤出官兵1.8万名。

克里特空降战役中,德军被击毙和失踪约4000人,受伤2100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19架,以及大量舰船。英军损失1.5万余人,其中被击毙1742名。英舰队损失很大:3艘巡洋舰和6艘雷击舰被击沉,许多舰只被击伤,其中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雷击舰7艘。希腊损失装甲舰1艘、舰队驱逐舰12艘、鱼雷艇10艘和75%的商船,伤亡和被俘1.5万人。希腊守岛军队亦遭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国vs塞尔维亚」德国轰炸塞尔维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www.candyad.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