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大伙儿搜集6个有关【井浚泓与乔红比赛视频】的内容,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问题1:乒坛魔女是谁?

邓亚萍转载新浪体育讯为证 邓亚萍:从乒坛魔女到诺丁汉硕士 爱情事业双丰收 新浪体育讯 提起乒乓球,中国人自然而然地会把邓亚萍的名字和这项作为中国国球的运动联系在一起。是的,乒坛魔女邓亚萍,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更在那段中国走向世界的日子里,为中国体育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邓亚萍祖籍湖南,原籍河南郑州,父亲邓大松曾是河南省有名的乒坛好手。在父亲的影响下,身高不足150cm的邓亚萍克服了身体条件上的不足,依靠世界乒坛第一正手快攻和 反手位怪异十足的长胶攻球在国际乒坛立足十年之久,席卷了3届世乒赛的女单冠军,2届奥运会的四枚金牌和18项世界冠军。在邓亚萍成长的历史上,父亲邓大松,郑州队教练李凤朝,国家女子青年队教练姚国治和中国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是对她有着巨大影响的四位教练。 1989年,作为新秀,邓亚萍在40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负于李粉姬,但和同样作为新秀的乔红搭档,获得女双冠军。 1991年,以邓亚萍为头号主力的中国女队在41届世乒赛女团决赛中以2比3不敌朝鲜联队,中国女团十连冠的梦想最终破灭。但邓亚萍旋即在单打比赛中横扫所有对手,登上后座。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一举夺得女单、女双两枚金牌。 1993年,邓亚萍在42届世乒赛女单决赛中不敌海外兵团选手,新加坡的井浚泓,无缘女单冠军。 1994年,在广岛亚运会女单决赛中,邓亚萍负于小山智丽,酿造了乒坛一段非同寻常的传奇恩怨。 1995年,是邓亚萍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一个年份,她在天津世乒赛上得到了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一扫前两年“海外兵团”给中国乒坛带来的阴霾。此后十年,她经历了蝉联奥运冠军、告别世乒赛、读书、退役、参与申奥、毕业、任职北京奥组委开发部市场部、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助理等一系列人生转折。 1997年5月的英国曼彻斯特世乒赛上,邓亚萍得到了自己的第18个,也是最后一个世界冠军。半年之后的11月,她进入著名的清华大学,正式开始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习,她也成为当时少有的几个走进大学的现役球员。 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之后,她被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推荐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萨马兰奇也希望她退役之后能够在国际体育领域发展。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只有19个委员,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严格说起来,当时的邓亚萍并不“合格”。由于不会英文,邓亚萍无法与其他委员进行直接的交流。而且委员会需要讨论和研究有关运动员的问题,并需要向奥委会执委和主席提交议案,来自不同项目和国家的运动员们文化差异很大,有不同的习惯,邓亚萍知道,作为委员,她必须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在清华大学经历了3个多月与老师一对一“家教”式的英语课程之后,她于1998年2月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继续学习。当时邓亚萍还没有退役,她向队里申请3个月的假期并获得同意。可是,还没有等邓亚萍真正适应过来,3个月已经到了,经过国家队的批准,她在英国又多待了2个月。当年8月底,邓亚萍回到北京,准备在国家队恢复训练3个月后参加年底在泰国举行的亚运会。那时候,王楠、李菊、杨影的水平和状态都已经非常不错,邓亚萍也觉得这些年轻选手出征亚运会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从9月份起,她开始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清华的学业中。也就是从那时起,邓亚萍就慢慢地退了下来,不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2001年6月21日,邓亚萍在清华大学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她的论文题目是《中国乒乓球的历史及发展》,论文是用英文写的,答辩也是用英文。6月29日,考虑到邓亚萍即将赶赴莫斯科为北京申奥做陈述报告,无法参加学校7月5日举行的全校毕业典礼,清华大学外语系破例为她开了一个仅有校方领导、外语系几位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毕业典礼。 2000年底的时候,邓亚萍成为北京申奥的5位形象大使之一。由于国际奥委会禁止委员们访问申办城市,邓亚萍利用自己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开始了全球奔波,登门拜访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向他们“推销”北京,做他们的“思想工作”。2001年2月,奥申委把邓亚萍从英国召了回来,在北京接待奥委会考察团,并做陈述报告。 在清华园、剑桥和诺丁汉的学习生活使邓亚萍感到充实和丰富,于是她决定继续在诺丁汉大学攻读“女子体育”硕士学位,并于2002年12月通过了4万多字的《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的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邓亚萍,又把目标锁定在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从2003年开始,邓亚萍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奥林匹克品牌。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济舟)

乒坛魔女是谁?

问题2:我国连续三次获得世乒赛男女单打冠军的运动员名字和在哪三届的世乒赛上夺冠的

连续三次获得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的运动员:马龙,分别是2015年,2017年,2019年;庄则栋,分别是:1961年,1963年,1965年;

连续三次获得世乒赛女子单打冠军的运动员:王楠,分别是1999年,2001年,2003年。

世乒赛为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双以及男女团体共七项赛事。首届于1926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从1959年的第二十五届开始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与乒乓球世界杯、奥运会并称为“乒乓球运动的三大赛事”。

扩展资料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

中国乒乓军团强势包揽五金。男队队长马龙在男单决赛中以4比1战胜瑞典选手法尔克,摘得世乒赛男单三连冠,梁靖昆、韩国“黑马”小将安宰贤获得季军。由于男队签位“扎堆”,马龙先后赢得与林高远、梁靖昆的“内战”晋级决赛。

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樊振东不敌队友梁靖昆,无缘八强。独守下半区的许昕不敌法国选手西蒙,止步男单第三轮,这也是继2003年巴黎世乒赛后男单决赛再次出现非中国选手。

六次参加世乒赛、三次闯入决赛的刘诗雯终于在女单决赛上以4比2战胜队友陈梦,将梦寐以求的世乒赛女单金牌收入囊中。国乒女将包揽了四强席位,丁宁、王曼昱收获季军。小将孙颖莎此役在与国乒头号劲敌日本名将伊藤美诚的较量中表现十分抢眼,为团队赢下了关键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 布达佩斯世乒赛落幕国乒强势包揽五金

问题3:高军的人物评价

哥德堡,瑞典的第二大城市,拥有宏伟的城市广场和浓厚的人文环境。1993年,24岁的女将高军在那里以一枚来之不易的世乒赛女单铜牌结束了自己的中国国手生涯,开始了一段跨越太平洋、曾经美好但又充满辛酸的乒乓情缘。

作为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最优秀的直拍正胶快攻手之一,高军在第42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成为中国女队进入四强的仅存硕果。那届世乒赛,“海外兵团”这个词的使用率达到了顶峰,一日之内世界头两号种子邓亚萍和乔红分别负于代表新加坡和德国出战的井浚泓和施捷。半决赛高军对垒代表中国台北出战的前国手陈静,高军正手打不上、反手推不死,以0比3完败对手。从41届世乒赛女团决赛连负玄静和、俞顺福开始,不紧不慢的高军总给人一种“就差那么一口气”的感觉。是的,从铜牌到金牌,两步之遥、咫尺巅峰,她为自己圈了一个并不完满的句号。

其实从我内心来讲,我是很喜欢打乒乓球的。但是1993年世乒赛后,我就说什么都不想再打了。不是觉得打够了,而是觉得压力太大了,就是打得很痛苦,享受不到什么乐趣,看见它我就烦。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状态也非常好,42届女单,中国队就我一人进了前四名。半决赛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不行了,扛不住了。因为中国队全输了,我当时承受不了那种压力。输给陈静,我觉得不是因为自己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了心理上。如果我赢了她,决赛对玄静和我也不下风。陈静为什么在决赛的时候输给了玄静和了,我觉得她也是输在心态上。此前的比赛,她对玄静和几乎全胜,到决赛了,她觉得她能赢,结果却以0比3输了。当然她可能没有我那么大的压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思想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她技术上的发挥。

于是,我的球就这样停了好多年,大概有个五六年吧,基本就没有摸过拍子。而且去美国的时候我的甲状腺有点问题,就是不能运动,一运动就心慌,心跳特别快。那时,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早起上班,到点下班。再后来,我就是随便打打球,周末约个人“哎咱们俩去玩玩去吧”,几乎五六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我每次打完后都挺美的,就是觉得打球还真好玩,然后偶尔参加个小比赛,谁也赢不了我,我自己觉得挺美。

1999年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英格兰公开赛,是隐退多年的高军首次在央视转播的大型比赛上以“美国队队员”的身份露面。时过境迁,新潮的发型和略微发福的身材都告诉人们,眼前的这个高军已经不是往日的那个国手高军了,但有一点没变的就是她打球的灵气以及毫不张扬的独特个性。那次比赛她杀入四强,在半决赛上负于法国选手安尼-布尔热。

1997年,我正式成为美国公民之后,美国乒协一直问我想不想代表美国队打比撒。我说还打什么呀,就这么玩玩挺好的。他们就劝我,你干嘛不打,你看你不练球,在美国都还没有人能打过你。我当时想,我原来打球有个目标,可现在纯粹是为了好玩,没有目标去打,有什么意思啊,就一直没有同意。到1999年的时候有个泛美运动会,级别相当于亚运会,美国乒协又来动员我,说咱们一直都赢不了加拿大,你出山了就有希望了,如果成绩好以后还可以代表美国队打奥运会。美国一直跟加拿大拼嘛,加拿大有一个耿丽娟,美国队谁也赢不了她,正巧有个小比赛我赢她了,他们就觉得希望来了。可当时我入籍的年限不够,按着国际乒联的规定,要参加泛美运动会和奥运会必须征得原乒协的同意。于是,美国奥委会的人就写信到中国乒协问我能不能打,中国乒协同意了。盛情之下,我只好打吧,一打吧,还真把耿丽娟给打下去了。团体赢了、单打也把她赢了,好像是3比2赢的。帮我写信给中国乒协的Jone Ruge特别高兴,其实他一点也不懂乒乓球,决赛那天他去看球,怎么算是赢球怎么才是输球他一点都没有概念,裁判员翻分翻我这边他才鼓掌,后来他知道怎么看球了,就说:“太紧张了,我手上全是汗,我从来没有看过这种比赛。”

悉尼奥运会是高军第二次走入奥林匹克的圣殿。1992年的巴塞罗那,高军和“怪球手”陈子荷搭档负于邓亚萍和乔红取得女双银牌,时隔八年,她已经从一个职业球员转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二把刀”。女单小组赛,高军顺利出线,但在和韩国名将柳智惠的遭遇战中,她以1比3败北。虽然输了球,可高军觉得很满足,因为她在美国就没进行过系统训练,能拿下对手一局已经很美了。可是谁又知道高军的悉尼之旅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磨难呢?

泛美运动会之后,美国队和我有竞争的人认为我是个很大的威胁,就联名向美国奥委会告我。Jone Ruge这时候就站出来给我作证,说他写信征得了中国乒协的同意。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官司打赢了,当时,我请了在马里兰州最有名的华人女律师屈启慧,她中文英文都特别流利。因为当时她跟我学打球,所以律师费也给我打了很多折,但还是花了将近一万美金。

官司赢了之后,她又帮我写信给美国奥委会,申请赔偿。她说这个官司并不是因为我而起的。最后美国奥委会把这钱全部赔给我了。所以,那会儿打比赛的时候我也有压力,我想美国奥委会这么帮我,又是写信又是打官司,不赢球就特对不起人家。这种压力和代表中国队打的压力还不一样,是另外一种压力。当时打泛美运动会的时候我都没有世界排名了。打完那比赛接着打美国公开赛,又把陈静给赢了。她和耿丽娟的世界排名很高,赢了她俩,我一下子世界排名到了第20。正好排在前20的选手自动入选奥运会,我卡了一个壳,就去了悉尼。当时中国乒协也是同意我去打奥运会的。在这点上,陈静等人。其实中国乒协不用说不同意,只要他们说一句:我们按照国际乒联的规矩办,我们就打不了。这一点我挺感谢中国乒协的。没想到大家打着打着还很上瘾。现在打比赛的时候我也紧张,不可能不紧张,因为想赢就紧张。但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是想赢怕输,现在是想赢不怕输,输了就输了呗,输了又怎么了。

高军

2001年初,高军随丈夫回国,落脚上海,不久即在甲B联赛中露面了。一年多之后,高军和丈夫分道扬镳,凭着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坚韧的个性,她在球场上和生活中重新开辟一片静谧的天地。

我们是2001年初从美国回来的,之后陆陆续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俩就决定分开,那时是2002年底。刚回国时我也没有事情做,有一次打电话跟唐寅生指导聊天,他说我给你找个甲B打打吧,我心说我这球也就打打甲B吧,打得还挺好的。其实,2001年的甲B还算是挺强的,当时李小霞还打甲B呢。但是除了打甲B外我还是没有什么事情做,张燮林就说你去念念书吧,华东理工大学有球队,一边打打球,一边充充电。张指导就帮我跟臧老师联系了,学国际贸易专业,她也挺欢迎我来的。这也算是一个转折点吧,念念书,打打球,我挺适应这种生活的。

代美国再战奥运

曾经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乒乓球女双亚军的高军将会重返奥运赛场,不过已经39岁的她这次代表的是美国队。对于这两次参赛的不同,高军表示:“我觉得两次参赛感觉,都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已。”代表美国队

高军对北京的印象很深,她表示那里非常漂亮,而且那里的人们也很热情。高军在五岁时就开始自己的乒乓球生涯,九岁时进入体校,因为自己当时还很矮小,因此教练不得不在地上挖几个洞然后把桌腿放进去,高军说:“我们早上学习和训练,吃完午饭后做作业然后再训练,那时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干别的事情。”高军表示那时候自己很想家,但是一周后就慢慢的习惯了,“这对小孩子的成长有不小的帮助,通过比赛可以提高水平。”高军说。

获得奥运会银牌后,她把自己的奖牌留给了自己的父母,自己在1994年和一位美国人在拉斯维加斯结婚,高军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没有了乒乓球,我觉得我失去了什么东西。”2002年,高军离婚,但是在04年的雅典,高军成为第一个在奥运会上取得比赛胜利的美国人。高军表示:“我曾经很疲惫,但是几年后我开始想念乒乓球,我退出后自己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享受这项运动呢?”雅典过后我曾经说过那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但是奥运会在北京,我还是想继续参加,不过,我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了。”

目前高军正在上海大学进行训练,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目标,高军表示:“我希望获得一枚奖牌,但的确很困难,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选手,没有人可以击败她们,我打球虽然有但没有旋转,而中国的选手则是两者都有,她们的技术太全面了。”

不过,高军不会放弃,她表示:“我的教练告诉我不能放弃,如果要想有自己的未来就要在比赛中拿下胜利,2005年在上海的比赛我没有手下留情就取得了胜利。”

高军和张怡宁

2008年 2月26日晚的比赛张怡宁并没有上场,但是赛前她和美国队队员高军一个神秘的手势引起了在场媒体的好奇:只见她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淡后走到混合采访区,一起做了一个“李宁”品牌的手势,拼成一颗“心”,随后两人又从朋友变成对手,高军投入了紧张的赛事。这个神秘的手势在赛后张怡宁那里得到了答案:“高军算起来是我的大师姐。最近我们知道美国队和我们穿着同一个中国品牌的服装进行比赛,而且这几天大家都在说中美乒乓外交,在赛场能看到高军、王晨这些熟悉的面孔,特别有一种亲切感。刚才见到高军,我们开了两句玩笑,然后突然想到要不做个好玩的手势向大家问好,然后就有了那个举动。”

晚上的中美对抗中,美国队领军人物高军第一个上场,对阵中国队最年长的球员王楠。王楠一上来就非常顺利,而高军则迟迟未进入状态。连续两局王楠都掌控着形势,以3比0速胜。随后,郭跃和郭焱同样以三场3比0取胜王晨和李南,拿下了中国女团的第四场胜利。

问题4:奥运前有必要临时提高素质

海外兵团是否必要:

综合资料

限制海外军团有利于乒乓球运动

刘国梁(中国男乒主帅):

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其实“海外兵团”对中国男队没有任何影响,但限制总会有一定好处。因为如果在世界比赛上到处都是中国人,这会影响运动本身,以及其他国家发展这项运动的积极性。

沙拉拉(国际乒联主席):

“海外兵团”的存在,对乒乓球运动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萨姆索诺夫(白俄罗斯选手):

一些在中国不算很强的选手到国外去打球,他们的能力比当地人强,这自然会阻碍当地对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从乒乓球运动的长远发展看,这肯定是不好的。

刘国梁:

长远来看,乒乓球运动要想发展得更好,还是需要各国培养出本土的运动员,像瓦尔德内尔、波尔、柳承敏等。毕竟从中国出去的大多是在国内被淘汰的,大龄或退下来的选手,他们正在走下坡路,对这个项目的发展有阻力。

沙拉拉(国际乒联主席):

目前有很多乒协为了尽快出成绩,便从其他协会引进优秀的运动员来打国际比赛,这样做不利于这些协会本土运动员的发展。

限制后谁来对抗中国队

高军(“海外兵团”成员,美国队员):

该提案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如果没有“海外兵团”,其他队伍就更难对抗中国队了,这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也不利。

“海外兵团”生计谁保护?

吉田海伟(“海外兵团”成员,日本队员):

这个提案不可能通过,这是犯罪!要是真的通过了,一定要告他们(国际乒联)!“海外兵团”多不容易啊!国内机会那么少,(出去)还不是为了生计!

某圈内人士:

提案最要命的“漏洞”是剥夺了“海外兵团”工作的权利,一旦实施,官司很多。

促进乒乓球发展

朴美英(韩国选手):

芳芳加入韩国队后,对我们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波塔(匈牙利选手):

我正是小时候看了何千红打比赛才立志要成为乒乓球选手的。

有利有弊:中立观点

徐寅生(国际乒联前主席):“我更愿把‘海外兵团’称作‘海外使团’。他们的确推动了一些协会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但也造成了有的协会贪图走这条‘捷径’,忽视了对本土选手的培养。”

陈龙灿(乒坛名宿):“海外兵团的存在肯定能推动当地乒乓球的发展,但很多协会也会因此对他们产生依赖性。关键问题是有些协会希望走‘捷径’。”

迈德森(国际乒联新闻执行官):“现在赛场上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国际乒联该做些事情了,但目前的提案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

部分从中国走出的“海外兵团”

自从“海外兵团”诞生之后,在30年时间里,中国乒协所属选手的足迹已经遍布全世界,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到处都有“海外兵团”的身影,而且统统霸占着所在协会“一哥”“一姐”的位置。

新加坡队一哥

高宁

现世界第10

日本队一哥

韩阳

现世界排名第17

西班牙队一哥

何志文

现世界第28

阿根廷队一哥

刘松

现世界第67

新加坡队一姐

王越古

现世界第6

荷兰队一姐

李佼

现世界第14

奥地利队一姐

刘佳

现世界第16

德国队一姐

吴佳多

现世界第17

美国队一姐

高军

现世界第20

波兰队一姐

李倩

现世界第25

海外兵团的出现,客观上为雇佣他们的国家或地区获得了不错的战绩,提升了民众对乒乓球运动的关注度。而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海外兵团这些年的表现,既帮助中国队扫清过强敌,也在某些时候阻挡过国手的前进。海外兵团并不是如沙拉拉想象的那样,剩余的国乒人才出去单纯地抢了人家的饭碗和发展空间。

战役一哥德堡世乒赛主角井浚泓、施捷

1993年5月20日,在瑞典哥德堡,随着邓亚萍和乔红在第42届世乒赛的女单比赛中相继失手于代表新加坡和德国参赛的井浚泓和施捷,人们开始关注这群在外打球谋生的人。此后中国媒体便开始给这些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效力的队员,冠以“海外兵团”的名号。当然,真正让“海外兵团”这个名词增值的还是后来的小山智丽。

战役二广岛亚运会主角小山智丽

1994年10月13日,高喊着“哟唏”的小山智丽在广岛亚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将邓亚萍斩落马下,赢得金牌。小山智丽当时的言行非常出格,她以以前在国家队受气为由,发泄般地用语言和口号刺激着她的前队友,看过那场比赛的中国观众对小山智丽的表现记忆非常深刻,人们对“海外兵团”这个词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入的境界。

战役三亚特兰大奥运会主角陈静

她们的教练都是张燮林,而当时两人却站在了奥运会的女单决赛舞台上,更为敏感的是陈静当时代表的是中国台北。

前两局邓亚萍均胜出,顽强的陈静在后两局中奋力扳平,就在当时看台上不冷静的中国台北球迷做出了有违体育道德的事,使得比赛中断。比赛从新开始后,陈静已经失去了锋芒。决胜局中邓亚萍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手,以21-5的悬殊比分锁定胜局。张燮林回忆说,当时陈静经常习惯性地走到他面前,像是想像以前一样向自己的教练问计。当时关于这场女单决赛传闻的版本有很多,那是一场非常有回味价值的比赛。

战役四亚特兰大奥运会主角黄文冠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1/8决赛,代表加拿大参赛的前中国选手黄文冠,成功地将卫冕冠军瓦尔德内尔击败,结果让中国选手一路顺风,包揽这次奥运会的男单冠亚军。这是中国海外兵团成功阻击主要对手的典范,不过那之前以及那之后,这样的好事,相对来说就少了许多。

战役五雅典奥运会主角李佳薇

2000年悉尼奥运会,19岁的李佳薇在1/8决赛中对阵王楠,她在局分2-1领先的情况下被王楠逆转,并成就了王楠的奥运“双冠王”。四年之后的雅典奥运会,李佳薇在1/4决赛中爆冷以4-1淘汰王楠,创下了海外兵团的灰姑娘在国际大赛中击败国乒核心女将的大冷门。

战役六2005年世乒赛主角李佼

当时代表荷兰出战的32岁选手李佼,在5月4日将刚刚击败王楠、士气正盛的韩国新锐文炫晶淘汰。李佼有着一张很“中国化”的面孔,一套很“中国化”的直拍左推右攻打法,一个很“山东化”的直爽性格。她没有进过国家队,却在山东队当了十年的专业队员,退役后在青岛市二体当了5年的基层教练,其间几乎没有摸过球拍。

其实关于李佼的年纪是个谜,从他为数不多的照片看,少说也是近40岁的人。这才是中国乒乓球界的世外高人,也是我们海外兵团中的资格的“灭绝师太”。

战役七2005年世乒赛主角何志文

2005年5月,42岁的何志文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在男单第二轮比赛中淘汰卫冕冠军施拉格,爆出了当时比赛中的最大一个冷门。

何志文大叔现在还活跃在一线,他在自己20多岁当打之年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目前他依然宝刀不老。去年年底他还在国际乒联巡回赛上击败过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柳承敏,何志文的神奇看来还将继续。

国际乒联限制海外军团的议案终于在昨天以绝对优势顺利通过,这个目的是为了乒乓球未来发展而进行的改革,最终采取了折中的方式进行实施。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乒乓球将在短时间内改变“华人统治”的局面完成国际化,但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这一改革究竟是福是祸呢?

国际乒联主席莎拉拉

站在全局看发展给本土选手更多机会

昨天,国际乒联理事会高票通过了限制海外兵团参赛资格的议案。从高票通过这一点来看,这项议案应该是迎合了多数协会的利益。

不能让本土选手绝迹

从“限制海外兵团选手参赛资格”的决议内容来看,目的就只有一个:给本土选手带来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意味着本土选手能更多地参加国际高水平比赛,同时也意味着更多对乒乓运动有兴趣的本土选手,不会因为无法超越海外兵团的水平,而选择放弃继续投身乒乓运动的热情。原美国乒协主席、曾参与乒乓外交的美国队队员蒂姆·伯甘就是持这种观点。他说:“看看现在的美国队,几乎都是中国人,女队这次世乒赛的五个队员全部都是华人,其中只有一个出生在美国。美国本土的选手没有机会和高水平的选手交手,也没有机会参加最高水平的比赛,因为机会都被这些外来的选手剥夺了。我认为这就是美国乒乓球面临的问题。”其实,蒂姆·伯甘先生所说的现象在世界上的许多乒乓球协会中都存在。就如同“物竞天择”的生物学理论,在现实的竞技体育世界中得到印证一样:外来的优秀选手挤占了本土选手的生存空间,导致了本土选手的逐渐绝迹。长此以往,乒乓运动的世界,可能就会变成几个乒乓强国和这些强国输出选手之间的游戏。

仍需重视外来学习渠道

从提出限制海外选手参赛资格提议的协会的出发点来看,其中似乎只强调了海外选手对于本土乒乓运动发展的危害,那么是否果真只有危害而没有益处呢?海外兵团准确地说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入籍的教练,一部分是入籍的选手。此次限制海外兵团的提议主要针对的是入籍的选手。因此从此项提议的出发点来看,海外入籍教练是可以帮助提升当地选手水平的,是可以把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带到当地的,又不压缩当地选手的生存空间,因此可以不进行限制。从影响本土选手进步的角度而言,海外入籍选手的作用往往并不逊色于海外教练。如果对海外入籍选手的参赛资格进行限制,无异于阻断了他们前往国外打球的生路,也相当于锯断了乒乓落后地区引入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的一条腿。奥地利华裔球星陈卫星就如此描绘海外兵团对于奥地利乒乓球发展的作用。他说:“电视通过转播我们的比赛,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从而加入进来。我们的到来也给当地的乒乓球运动水平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和促进,施拉格能够战胜朱世赫夺得世锦赛冠军,和经常与我打球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要开拓本土乒乓土壤

其实,即便真正限制了海外入籍球员,如果乒乓落后国家没有建立有效的乒乓人才培训体制,当地缺少乒乓项目生存的空间和市场,那么本土选手虽然得到了参与国际比赛和同高手过招的机会,但是否就能够真正有所成长呢?美籍华裔乒乓球国际裁判约瑟夫·李在谈到这方面的情况时,仍旧以美国举例说:“在美国其实有许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打乒乓球的,但是之所以运动水平不是很高,关键在于许多家庭都仅仅把乒乓球当成是一个‘GAME(游戏)’,而不是一项运动。所以只有真正热爱乒乓球的人,才可能通过训练成为高水平的选手。”世乒赛男单冠军、奥地利名将施拉格也说:“本土选手如果要得到机会,应该通过更加刻苦的训练,而不是依靠限制,否则即便得到了机会,能力仍会与先进水平相差很远。况且,许多国家本国留给乒乓球发展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不是应该限制,而是应该首先去全力发展这项运动。”

如此看来,站在全局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给本土球员机会是必要的,但光靠限制世界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大力开拓本土乒乓土壤,使之长出本土乒乓之花。

对中国选手影响不大对国内联赛发展有利

国际乒联主席莎拉拉曾经说:“在我看来,真正有能力向外输出选手的协会只有中国。”那么在昨天国际乒联限制海外兵团参赛资格的议案通过后,中国乒协及其旗下的选手将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海外兵团的存在,我觉得对于中国男队在世界乒坛的地位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从中国出去的选手,一般都是年龄大或被淘汰的选手,他们很难对中国队构成威胁。但是如果从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发展来看,可能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些退下来的中国选手一旦入了籍,到了当地还是可以成为顶尖选手,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选手的发展,也使当地协会忽视了对本土选手的培养。所以我个人认为适当的限制是应该的。”

那么对于那些在国家队打不上主力或者在地方队无缘进入国家队的中国乒乓球选手而言,这个决议的通过到底有多大影响呢?曾经代表中国台北参赛的陈静说:“如今的国家队选手和地方队主力选手,根本没有必要出去打球,他们通过为国家队比赛、各省市队比赛和参加乒超联赛等比赛,已经能够有不错的收入。这和我和高军当初的情况大不相同,那时选手退下来,如果当不成教练,就无球可打了,所以才选择出去打球。”这种说法得到了国家乒乓球队选手、这次世乒赛担任主力陪练的李平的赞同。他说:“虽然这个决议限制了像我这样的人,但是说实话,我压根儿也没有打算出去打球。”可以说,在国内有了各类乒乓球联赛以后,如今真正有一定水平的国内选手,出国打球的欲望已经远不如以往强烈了。难怪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乒联理事会理事蔡振华在谈到限制海外兵团的议案时说:“也许这会更加有助于我们的联赛发展成为像NBA那样的赛事。”

那么这个决议对哪部分国内乒乓球选手的影响最大呢?应该就是对像唐娜那样的个别选手影响最大。唐娜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出去打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但是这一点正是国际乒联出台政策限制海外兵团的主要原因。国际乒联主席莎拉拉就说:“我们就是要通过限制,给本土球员参加比赛的机会。”因此,无论从对国家队还是对大部分中国乒乓球选手而言,限制海外兵团的影响并不大。

限制海外兵团最终通过版本:

21周岁更改协会的运动员,将不能参加世界杯和世锦赛;15岁以下更改协会的运动员,需要在新协会注册满3年,方可代表新协会获得参加世界杯、世锦赛的资格;15至18岁更改协会的运动员,需在新协会注册满5年,方可代表新协会获得参加世界杯、世锦赛的资格;18至21周岁更改协会的运动员,需在新协会注册满7年,方可代表新协会获得参加世界杯、世锦赛的资格。所有更改国籍的选手,只要符合奥运会的参赛规定,不影响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在议案生效之日前已经入籍的选手,不受此议案影响。

限制海外兵团议案获高票通过昨天中午,国际乒联理事会在广州举行的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期间召开。会议上广受关注的“限制海外兵团参赛资格”的议案,仅仅用时半个小时就

问题5:邓亚萍的身高?

邓亚萍身高155cm。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邓亚萍早年经历: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

开始,邓亚萍拿的是横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宣拍。在两年训练中,邓亚萍练的全是正手攻。这种特殊的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在邓亚萍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

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

问题6:乒乓球的海外兵团是什么 有什么具体的定义

风起于青萍之末,偶发的事件往往预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1993年瑞典哥德堡第42届世乒赛,所向披靡的邓亚萍、乔红输了球。输球并不算是什么稀奇事,长年征战,再厉害的角色也难免马失前蹄,奇就奇在她们输给的对手是井俊泓、施婕、陈静,这三个人都是前中国队的选手,后来代表其他协会参加比赛。哥德堡这一输不打紧,“海外兵团”浮出水面,开始了与中国队持续二十年的恩怨情仇,真是说来话长。

针尖与麦芒的对抗

1996年7月,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邓亚萍对战陈静,争夺冠军。

战局出人意料地顺利,邓亚萍很快拿下了前两局。谁也没想到,此时场上风云突变,陈静发起绝地反击,连扳两局。

细心的观众发现,坐在教练席上的并不是女队的教练陆元盛,而是领队张燮林。为什么是张燮林?原来陈静在国家队的时候,正是张燮林执掌教鞭。张燮林对陈静可谓呕心沥血,二人情同父女。陈静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张燮林的悉心指导。张燮林在陈静心中的地位,是无人可比的。

第四局结束,张燮林简单叮嘱了邓亚萍几句,然后就一屁股坐下,他死死地盯着陈静……陈静看到了恩师的目光,感受到了目光的压迫,一时间内心一阵慌乱。

她是那么感念乒乓球队对自己的培养之情,感念张燮林对自己的培育之恩。她当然想再拿一枚奥运金牌证明自己,但是,5�21,陈静输掉了第五局。这是谜一样的第五局,没有人想到陈静当时在想什么。全中国的球迷都看到了,陈静从一开始就几乎放弃了比赛。她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作任何抵抗。人们只记住了老帅张燮林如剑的目光,记住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邓亚萍颁奖。

“海外兵团”并没有因为陈静偃旗息鼓而退缩,它是一个顽强的异数,在永无休止的质疑、歧视、争议声中,膨胀着,壮大着,不断地让人们惊愕。

剪不断的温情

2005年,高军再次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此时的高军,已经不再是中国队里那个冷静、沉着、为中国队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银牌的高军了。她是美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代表美国参加上海世乒赛。此时,她的对手是曹臻,一个只有18岁的小姑娘。

高军一出场,观众一片嘘声――自从何智丽之后,“海外兵团”对阵中国选手,受到的都是这个待遇。

比赛开始。令高军大感意外的是,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曹臻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紧张,一些简单的球也处理得很不合理。观众的喊声对她产生了压力。显然,她特殊的身份也对曹臻施加了压力,失误一个接着一个。

高军心中忽然感到不忍,成绩对她已经无所谓了,可对小曹臻却很重要。高军想,照今天这个样子打下去,这球说不定自己还真就赢了。这个隔了好几辈的小师妹可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也许一局球就毁了她的一生。

情感战胜了理智。高军不想赢这一场球了。她不想让对自己无关紧要的一场球给小曹臻带来长久的不良影响。她故意放慢了节奏,希望曹臻能找回击球的感觉。但事与愿违,曹臻已经走火入魔了,她还是乱打一气,最终辜负了大师姐的期望,输了。

人们往往会被表面的残酷所震撼,所以来不及体察更深一点儿的意味。当“海外兵团”特别是那些为中国队立下不朽功勋的国家队队员,再与昔日的队友和师弟师妹们一决胜负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一个只把输赢放在心上的冷血动物,他们内心的纠结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断肠人在天涯

“海外兵团”迅速改变了国际乒坛的格局,世界打中国变成了中国打中国。“到处都是中国人。”国际乒联新闻执行官迈德森感慨道,“国际乒联该做些什么了!”长此以往,乒乓球运动将走入死胡同,成为一项只有中国人才玩的游戏。“海外兵团”必须受到限制!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提出了一个构想:

第一,15岁到18岁之间在新协会注册的运动员必须注册满3年才能代表新协会参加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

第二,18岁到21岁之间在新协会注册的运动员必须注册满5年才能代表新协会参加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

第三,21岁以后才改变国籍的运动员不能代表任何国家参加各项世界大赛。

风声一走漏,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反应最强烈的当然是“海外兵团”,他们有着切肤之痛。如果只允许出国的运动员打俱乐部比赛,那么他们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而且,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外流,对那些乒乓球并不发达的国家有很大帮助,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其他方面。如果真的没有了“海外兵团”,那么很有可能接触这项运动的人就更少了。

2008年,国际乒联执委会就“海外兵团”限制令进行表决,结果提案以45票对3票的绝对优势获得了通过。“投票过程比预想的要顺利。”沙拉拉如释重负地说。没有击掌相庆,没有笑逐颜开,沙拉拉的心情更加沉重了。限制令通过了,再过几年,“海外兵团”就彻底销声匿迹了,可是这真的能给乒乓球带来新的气象吗?

沙拉拉摇摇头。他也不知道。

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

井浚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井浚泓与乔红比赛视频、井浚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