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地球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
一、全球气温升高
1、二氧化碳-大量的积累致使地球表面的温度显著升高,在生态和地球化学方面造成灾难。
2、一氧化碳-大量积累会破坏同温层的平衡。
3、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4、一氧化氮-是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烟罩中的主要成分,影响人的呼吸道。
5、碳酸盐-造成河流湖泊污染。
6、汞-污染食品,尤其是海产品,人体中积累会损害神经。
7、石油-流入海中,会破坏大海中的浮游生物、植物和鱼类资源,并污染海滩和港口设施。
8、铅-影响酶和细胞的新陈代谢。
9、DDT农药-过量使用会毒死鸟类和鱼类,甚至导致某些癌症。
10、辐射-它是10大污染物质中最危险的一种,如管理不善,会引起恶性肿瘤。
二、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甚至千年。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 Yellow River ---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问题2:地球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
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3
四、恐怖主义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2
五、核战争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六、陨星撞击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 新华网消息:英国《卫报》日前发表10位科学家对地球面临哪些危险的预测,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一、气候变化
东英吉利大学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尼克·布鲁克斯说:
“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浓度很可能加倍,全球平均温度至少会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地球150万年来经历的最高气温。如果作最坏的打算,这很可能完全改变全球很多地区的气候,可能导致全球食物供应不稳和现有社会体系的 今日焦点:
普遍崩溃。随着世界上某些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对资源的争夺会愈演愈烈。我不认为气候改变将为人类敲响丧钟,但它无疑具有导致灾难的力量。”
未来70年内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可能性:
危险系数:6
二、端粒损耗
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莱因哈德·施廷德尔说,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进化钟”,它在物种世代更替的过程中滴答作响,向着不可避免的灭绝倒计时:
“每种动物的染色体末端都有保护性的盖子,称为端粒。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染色体将变得不稳定。细胞每次分裂都不能完全复制这些端粒,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端粒会随细胞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当其长度到达临界点时,我们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例如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心脏病和中风。 然而,端粒并非仅在一个人的一生时间里缩短。我的理论是每经过一代,端粒长度就出现微小损失,就如同个体的衰老过程一样。在成千上万代之后,端粒也损耗到了临界水平。此时我们将发现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时期提前,最终造成人口锐减。端粒损耗可以解释为何似乎很成功的物种———例如尼安德特人———会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消失。”
未来70年内由于端粒损耗而人口锐减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三、病毒
病毒学家、卫生防护局流感实验室主任玛丽亚·桑邦教授说:
“在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4次大型流感暴发,此外还有艾滋病和非典
的流行。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
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3
四、恐怖主义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在一个人人重视行动自由的开放社会,我们无法保证能阻止恐怖袭击。在我们有生之年,世界某个地区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2
五、核战争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六、陨星撞击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
击的风险几乎与死于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大。要导致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撞击物体的直径需要达1.5千米或更大。我们预测这种事件平均一百万年会出现一次。
这种大型撞击物可能带来的危险是在大气层扬起大量灰尘,遮蔽阳光达数周之久,从而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存活。熔岩的溅落将引发全球性大火,还会出现严重的酸雨。这些都是相对短期的影响,因此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例如蟑螂和人类)很可能会幸存。”
未来70年内地球 今日焦点:
受到大陨星撞击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系数:5
七、机器人反客为主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的汉斯·莫拉韦茨教授说:
“机器人控制器的复杂程度每一两年就提高一倍。它们现在仅次于脊椎动物的复杂程度,但应该在50年内赶上人类。我预测到2050年,将会出现与人类智慧相当的机器人,它们将有抽象和概括能力。这些智能机器会从人类身上学习,学到我们的技能,分享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它们可被视作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机器人不仅会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还将完成当前仍需人类介入的复杂工作,例如诊断疾病和开处方。它们将成为我们的继承人,还将为人类提供最有希望的长生不老的机会:把人类的思想输入到高级机器人体内。
未来70年内高智商机器人出现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8
八、宇宙射线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高级讲师尼尔·沙维尔说: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会有大型恒星因燃料耗尽而爆炸,这被称为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类似伽马射线的高能粒子)会射向四面八方,如果地球恰好在其覆盖范围内,这些射线可能让它进入冰河时期。如果地球已经出现了寒冷气候,再一次的宇宙射线爆发将加剧严寒,可能造成很多物种灭绝。当地球穿过银河的一条旋臂———超新星爆发最频繁的区域———时,它的风险最大。这种周期大约为1.5亿年。地质气候指标显示,地球上也在与之相应的时期出现了寒冷期,两极冰量增加,并
有多次冰河时期。地球现在走出了银河系的人马座—船底座旋臂,应该在未来几百万年里经历更温暖的气候。但大约6000万年后,我们将进入英仙座旋臂,寒冷气候很可能主宰地球。”
未来70年内遭遇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4
九、超级火山
伦敦大学学院本菲尔德灾难研究中心主席比尔·麦圭尔教授说:
“大约每隔5万年,地球就会经历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
今日焦点:
灰烬淹没,周围的大陆覆盖上火山灰,大气中充斥着硫蒸气,之后几年都会阻碍阳光射进来。白昼变得如同月夜。超级火山对全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和气体在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印尼的多巴火山,它在7.4万年前爆发。由于很接近赤道,它喷出的气体很快进入了南北两个半球上空。冰核数据显示,之后的五六年里温度急剧下降,热带地区也出现了冰冻情况。
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是遭大陨星撞击的12倍。它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是0.15%。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喷发过的火山,例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印尼的多巴火山。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超级火山还可能从那些从来没有过火山爆发的地方出现,例如从亚马孙雨林下面。”
未来70年出现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7
十、黑洞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威尔逊说:
“大约7年前,当纽约的国立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制造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时,有人担心它会制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密集物质状态。当时它是人类研制的最大型的对撞机,让金离子进行猛烈对撞。这样做的危险是,它可能形成一种类似黑洞状态的高密度区域,吸收外界物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会不会被这台新的对撞机制造的黑洞吸进去?利用目前对外太空黑洞的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以求证布鲁克黑文的粒子加速器是否能够形成这样一个黑洞。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种状态不会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出现,地球也不会在这些粒子碰撞时被吞噬。”
未来70年内地球被黑洞吞噬的可能性:极低
问题3:32岁门兴队长用帽子戏法拯救球队,他的地位如何?
又是一场不可思议的大逆转!热刺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凭借巴西球星小卢卡斯的帽子戏法,在客场完成了一场几乎不可思议的比赛,托特纳姆热刺也在历史上首次闯入欧冠决赛。而这场在马德里万达大都会球场进行的决赛也将是2008年的莫斯科雨夜之后,时隔11年,再一次出现英超球队内战的局面。
这一夜是属于卢卡斯-莫拉的,没有他就没有属于热刺的奇迹!他曾经说足球拯救了自己的人生,而这一夜轮到他来成就热刺。谁又能想到,就在一年多以前,他还处在大巴黎无球可踢,甚至与中超球队传绯闻的尴尬境地。在成名多年之后,仅仅26岁的他终于完成了自我升华!
“我真开心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教练,能生活在这样的足球世界中。他们都是英雄,但小卢卡斯是超级英雄!”热刺主帅波切蒂诺赛后忘情地说道,没错小卢卡斯在这一夜就是超级英雄!
从希望之星到无球可踢
小卢卡斯的经历十分奇妙,虽然只有26岁,实际上他成名已经有了七八年的时间。他可以说是张爱玲名言“出名要趁早”的完美实践者。在巴西圣保罗踢球的时候,时任曼联主帅弗格森爵士曾经非常欣赏这名球员,小卢卡斯将要加盟梦剧场的传闻在英国媒体圈内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阴差阳错的是,最终曼联没有竞争过土豪球队巴黎圣日耳曼,弗爵爷失去了这名心仪的巴西天才球星。
大巴黎在2012年夏天买进伊布和蒂亚戈-席尔瓦之后很快就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道路,小卢卡斯也渐渐地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2012-2013赛季,他在法甲联赛只有10次出场。但仅仅一个赛季之后,他就坐稳了绝对主力位置。2013-2014赛季到2016-2017赛季,这4个赛季时间里,他的赛季平均出场次数能够维持在30场左右的法甲,9场左右的欧冠联赛。是当时伊布、卡瓦尼等球星身边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而且每个赛季都能够维持一个不错的进球效率和助攻数量。然而,美好的岁月总是过得很快。2017年夏天一桩震惊世界足坛的转会让小卢卡斯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2017年的夏季转会窗口,大巴黎花费惊人的2亿多欧元将内马尔从巴塞罗那引进。这桩转会瞬间燃爆足坛,随后姆巴佩这样的超级新星也加盟球队。2名身价过亿的球星加盟,让小卢卡斯瞬间黯然失色。自古以来只有新人笑,谁还顾得上旧人哭?为新加盟的球星让位,使得小卢卡斯在2017-2018赛季的上半段坐穿板凳,只有可怜的5次法甲出场,更是从未踏上欧冠赛场的草皮,且没有获得任何首发机会。另谋出路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当时摆在小卢卡斯面前的选择很多,甚至包括中超豪门北京中赫国安。2017年,这支老牌劲旅的成绩十分惨淡于重建的他们渴望购买欧洲联赛的高水平外援。能力强悍,且极快的小卢卡斯进入了球队的引援视线,而巴西人来中超踢球的消息更是传得有鼻子有眼。但转会市场一向是瞬息万变,在英超冬窗即将关闭的时刻,热刺以2500万欧元的超低价格压哨官宣了巴西球星。
这真是一笔超值买卖
其实,小卢卡斯的数据并不是十分惊人,但是他在进攻端给一支球队所带来的变化往往是显而易见的。热刺的阵容厚度一向比较单薄,小卢卡斯的个人能力较强,而且能够适应不少位置,盘带、传球、射门样样精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他还有着定位球功夫,反击时的也很快,能够让热刺的进攻套路更加多变。从这场逆转阿贾克斯的比赛中我们就能够很好地看到小卢卡斯的特点。在这笔转会完成之后,著名足球评论换马丁-劳伦斯就表示,这笔转会将会物超所值。一年零3个月之后,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2017-2018赛季的下半程,小卢卡斯多数是作为后备力量为热刺比赛。波切蒂诺在赛场上给予了他很大的宽容度,这也因为初来乍到需要适应英超的比赛节奏。但出于回报主帅的信任,以及对于重返国家队参加俄罗斯世界杯的之年,始终督促这小卢卡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拿出更好的表现来。当然,最终踢世界杯的梦想并没有实现,但是在赛季收官战主场5-4战胜莱斯特城的进球大战中,小卢卡斯收获了自己在英超联赛的第1个助攻。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给当家射手凯恩送上的助攻似乎就预示着他将会在北伦敦迎来爆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国际比赛的压力,小卢卡斯留在球队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夏训。这让他在2018-2019赛季开始之后,迅速成为了波叔手下的一颗重要的战术棋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借着孙兴慜参加亚运会的机会,小卢卡斯凭借在客场对阵曼联的优异表现,一举奠定了本赛季他在球队中的奇兵地位。
那是英超第3轮的焦点战,此前2轮比赛全部首发,且在第2轮收获英超首球的巴西人继续被波叔委以重任。他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第52分钟,先是迅速的插入曼联禁区接埃里克森的倒三角回传推射破门;第84分钟,又是卢卡斯,他利用曼联大局压上的机会打起快速反击,在中路接凯恩的分球后,一个变向过人轻松晃开斯莫林右脚爆射得手。这名曾经有机会做梦剧场主人的失意球星,在这一刻绽放自我,用完美表现为球队带走3分的同时,宣告自己的完美归来!
随后的赛季中,伴随着孙兴慜的归来,小卢卡斯的出场时间不再稳固,但因为热刺本赛季在多条战线上都持续高歌猛进,在进入到赛季冲刺阶段之后,小卢卡斯再次被委以重任。他也拿出了不少优异表现。例如联赛中对伯恩茅斯的一传一射,1-2输给利物浦的比赛中打进一球,欧冠客场1-1战平巴萨在最后时刻为球队扳平比分,都是小卢卡斯本赛季的代表作。也许他从来不是热刺的绝对巨星和主角,但却从来不缺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而5月8日的夜晚,小卢卡斯终于扬眉吐气!这个时候,距离他在圣保罗完成职业生涯首秀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的时间!
在一次采访中,巴西人大胆承认足球改变了自己一生:“当我很小的时候,一切都很艰难,因为到处都是暴力的问题,枪支、毒品,关于犯罪的生活问题。我身边有朋友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最后进了监狱,还有一些人死了。他们都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我在街头上踢了很长时间的足球,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学坏,我总是相信我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让我的家人们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他用欧冠半决赛历史上首个上演帽子戏法的巴西球员的头衔,证明了自己在当初的选择是多么重要。
问题4:目前地球还面临着什么危害的资料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自然的星球。地震、火山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那么经常发生这样的破坏现象又是为了什么呢?传统的地震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地球内部产生一种推动地壳深处岩层运动的力量,使岩层慢慢地变形,一旦达到极限,地壳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发生严重的断裂和错位,引起局部地区的强烈震动,同时地球内部的溶融赤热的岩浆也会跑出来,这就是地震或火山地震。
那么,推动地壳发生运动的力量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很多人认为可能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物质导致而成。还有人认为,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是地下的岩石产生了新的断裂、错位或是原来就有的裂缝再次发生错动。许多强烈的地震都发生在地下存在这样断裂的地方。当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破裂时,加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和水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都可能促成地壳断裂的发生,酿成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时,大量炽热的岩浆从地下喷出,体积迅速膨胀,冲击地壳,使地壳断裂或错位,造成局部地区的震动,因此引起地震。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约有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发生一万多次,几乎每分每秒都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地震只有1%次,99%的都是微震,对人类不能构成危害,这样小的微震,只有十分灵敏的仪器才能探测出来。
有关地震的解释,还有很多,但大体的理论依据没有脱离这样的框架,也是当今有关地球科学研究主流派学家的共识,也是最权威的理论。那么,地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截止目前,还无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有关地震的种种解释又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勉强和难以理解。我们是否能够从自然的方面、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找出能够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呢?
从许多迹象表明,地震并不像是地壳发生断裂和错位导致产生的,也不像是因为地表上的重力改变而导致的,而可能是地壳上能量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结果。但是,在分析地震的成因上,我们不妨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设想一下,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能够让人心悦诚服。
地震的孕育产生,应当是因果关系的产物,既有内部因素的作用,也必须存在外部因素的条件,即内因是基础,外因才是产生地震的必然条件。也就是说,根据地震产生的种种迹象判定,地震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地球内部要具备极高的温度使内部的物质具备流动性,能够不断地进行运动这样的基础,地球内部确确实实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二是,地壳的部位上必须具备储存大量的高热值的能量物质或放射性物质这样的外部条件,地球也同样具备这样的条件。简单地说,地核(地球核心)具备巨大的热能条件后,这个巨大的热能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地运动(移动),这是内因基础;外因的条件就是在地壳或地绵中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能量物质,具有流动性能特征的地球内核边缘是地幔,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部的能量物质接触,内外结合,产生变化关系,只有这两者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地震才能产生。
如果地球如同彗星或巨大的陨石一样,内部没有巨大的热源动力,即使外部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也不会产生相互间的作用;内部有热源的动力,而外部没有能量物质的接济,也不会产生相互间的作用,内部的热能来源就会中断。
从地震的震源上讲,绝大多数的地震是发生在地球的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70千米以内,特别是集中在6-20千米深处。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拔很高的陆地上,震源距离地面可能很远,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洋,其震源距离海平面也只有几千米。也有科学数据资料表明,有的地震深达200-300公里处,而且威力巨大。如果说地震是地球内部产生的一种推动地壳深处岩层运动的力量导致地壳的断裂和错位,那就不一定只是发生在地球的某一个点上,而应当是在相当大的长度,就如同鸡蛋的外壳破裂一样,应在地表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也不能发生像火山爆发一样的火山地震。因为从火山地震喷发出来的大量火山灰尘物质的现象上分析,它是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能量物质燃烧爆炸所产生的碎屑等物质。
每当地震发生之前,地下的温度、磁性、导电性和传播地震波的性能都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这时地下水的活动规律也会改变常态,出现不规则的异常现象,如井水水位下降,翻花冒气泡,而且变味变色等等。如果地震是地壳的断裂和错位导致而成,那就不一定会产生上述那些的现象,因为坚硬的地壳如果发生断裂和错位,应当是在暂短的时间进行的,不一定有提前或比较明显的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匙纯觯��换岱⑸�蟮叵滤���捌�荨⒈湮侗渖�庋�囊斐O窒蟆
强烈地震之前,常有小地震发生,因此,人们总结出了:“小震闹,大震到”的经验。临震前,还可以听到像闷雷一样的轰鸣声;也可以看到从地下突然发出来的红、白、黄、橙、绿和蓝里发白的各种颜色的地光,有的如带状,有的像焰火。
从近期发生在印度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时更能证实这一点。埃特纳火山喷发前山体的上部分,不断地从岩缝和松散的土质中冒出烟尘,这说明地下储存的能量物质正在不断地加热并开始燃烧,在山底下面接近地壳中储存的能量物质正在发生变化,很快就将接近临界点,一场大的火山地震就要开始了。结果和人们预料的一样,火山真的喷发了。火山喷发即将结束时,灰尘物质才可能结束,这说明了地下的能量物质接近地壳的部分全部燃烧,能量已经释放完毕,只有少量的熔岩仍在继续流淌,已是强弩之末。
再比如,1883年8月26日-27日,苏门答腊和瓜哇之间海峡中的东印度小火山岛克拉陶岛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一声巨响,把二十平方公里的岩石变成碎块儿而被抛向空中,火山灰散落在7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使几百平方公里的天空昏暗无光。同年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喷射出的灰尘量大到500万吨,使天空昏暗无光,也曾使当地的气温下降约华氏1度。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次火山喷发就是在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喷发,把罗马的两座最繁华的城市—庞培城和赫库尔兰努姆城—整个掩埋了。世界文明的百科全书编撰者普利尼就是在这次火山喷发中丧生的。从火山爆发的这些现象看,都表明是地球内部的能量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结果。
另外,火山地震因为能量物质燃烧爆炸产生震感的同时也产生巨大的能量,使之地壳及地绵物质熔化,产生岩浆,大量炽热的岩浆就会从地下喷发出来;也可能发生与之相反的情形,岩浆从地下喷出的数量并不多,但振感依然强烈。
如果地震只是放射性物质或者是因为地壳构造发生断裂和错位所致,就不一定会产生如此巨大数量的火山灰尘物质,因为炽热熔融的岩浆,无论怎样的流淌也产生不了那样如此可怕,甚至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性的大量灰尘物质。
1815年4月5日,印尼的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腊火山开始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火山喷发,喷发出的气体和火山灰持续了三个多月。火山灰连续三天在四百八十公里的范围内遮黑了天空,有时伸手不见五指。其声音远在1600公里以外的苏门答腊都能清楚地听到。有人估计,这次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总体积有150至300立方公里,其中火山灰有80至100立方公里,喷入到大气层中的火山灰总量约为五、六百亿吨。
是什么能量物质燃烧或爆炸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巨大重量的火山灰物质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就人类目前应用的和已经掌握的能量物质中,能够产生这样巨大的威力效应的,我们可以猜测这里十分可能是一座储量巨大的煤田随着地绵中的物质进行的沉降运动进入到了地壳,在高压高温下进入到临界点后而被引爆,没有被瞬间引爆的或比较稀薄、分散的煤层继续燃烧,因此,火山喷发才可能持续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甚至是暂时停止、休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再次喷发的可能性。
在我国的山西省,那里是煤炭储藏量最丰富的地方,素有“煤乡”之称,全省蕴藏煤炭的面积约为5990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7.2%;煤种齐全,媒质优良,烟煤最多;煤炭储藏量约为1977亿吨,约为中国已探明煤炭总储藏量的三分之一;最大的沁水煤田,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大同煤矿截止目前也已经开采了几十年的时间了,到本世纪末,每年仍然以最高产量、最优质的煤炭供给全国各地,成为煤炭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前不久制定了关于该省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今后几年该省煤炭产业将在大集团化、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重点推进,全省煤炭年产量要控制在4亿吨左右。
据国土资源部反复计算和论证,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另外,包括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2004年中国煤炭产量将达到十六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1958年全世界共计消耗了37亿多吨标准煤,1968年增加到60亿吨,1988年已超过了100亿吨。到1987年底,全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是15980亿吨,可采石油储量是1211亿吨,可采天然气储量是109亿立方米。
假如人类不把这些煤炭消耗掉,统统堆积起来,能够堆积起多少座煤炭的山峰峻岭,谁能计算一下呢?这些煤炭又能烧制多少熔岩或制造出多少座山锥和多大面积的海洋中的陆地呢?
如果是大同这样的一座煤田或是同大庆油田一样的油田及油气田进入到了地壳的年代时,当它们接近临界点的那一刻,能产生什么的情形呢?能够不声不想地依然存在与那里吗?它们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会不会燃烧爆炸呢?如果真的发生了燃烧爆炸会产生什么样的威力呢?会不会产生像火山地震一样的情形和产生如此巨大数量的火山灰物质呢?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一下呢?
山西到处是山,山又多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的下面又储藏着数量巨大的煤炭。当大同煤矿进入到地震年代时,这里肯定就会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大同的山又会增多和增高,整个山西及相邻地区等也都将进入到地震高发期。又由于各种各样的能量物质所处的位置、数量、性能不同,产生的燃烧爆炸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日常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少量的火药点燃后可以瞬间燃烧,如果数量大或制成爆竹、装入炸药包点燃后就会产生爆炸效果。而有的火药即使是数量很少,点燃即可爆炸。油类的燃烧爆炸方式也是这样,利用得好就会服从人们的召唤,利用时出了差错就会造成火灾和爆炸,酿成伤亡事故。放射性物质也是一样的,原子弹、氢弹是不可控制的爆炸,而合理利用核能燃料进行发电、推动核潜艇做动力,又是十分稳定和功力强大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物质也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具有巨大的爆炸能力,又有十分稳定性能的燃烧方式。这可能也就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区别所在。
人类为何避开地球内部储量巨大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进入到地壳部位就会产生巨大的爆炸力,而这种爆炸力可能就是发生地震的理论呢?究竟是什么理由没有人这样认识呢?是因为有放射物质的存在吗?还是因为化石能源的爆炸力小或产生不了那么多的灰尘物质的原因呢?或者是因为人类目前正在肆无忌惮地掠夺这些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的缘故?一旦认识了这些化石能源对地球生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样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会受到影响的原因?还是有其它方面的解释?
在化石能源中,煤炭本身在燃烧过程中就会产生爆炸,炸药多是在煤炭中提取出来的。石油、天燃气也是孕育爆炸的产物。这些能量物质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爆炸实例更屡见不鲜。
记得十几年前家住平房,日常取暖、烧饭用的是炉子,烧的是散煤。每天上班前把炉火用散煤压上,下班时只要炉膛有一点温度,用风车一吹就能听到炉膛内噼噼啪啪的燃烧声,继而冒出烟来;这时通常要把煤层捅一个窟窿,炉子很快就会燃烧起来,十分方便。一次,就是因为忘了把煤层捅一个窟窿的程序,炉火没能顺畅地燃烧起来,结果听到“砰”的一声,炉子是燃烧起来了,可卧室里的女儿不知什么原因大哭大闹,跑进一看,火炕面子的砖统统被掀起,炕墙散落一地,女儿满身灰尘,惊恐万状……类似这样的“打枪”事件几乎每个家庭都发生过,小事一桩。
节日里的爆竹,是利用爆炸的响声增添欢快的气氛;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引起的爆炸,足以证明天然气的爆炸的能力;利用在战争中的先进武器更显示出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无比威力,一座城市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倾刻间变为废墟;种类繁多的武器那一件不是由能量物质缔造的;移山添海,一声巨响,山体夷为平地;利用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进行探测地下的矿藏等等,这些都是能量物质-化石能源产生爆炸的杰作,这更证实了能量物质的爆炸十分可能就是地震或火山喷发这样的事实。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燃烧爆炸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较只是所产生的震感上大小不同而已,而事实上很多的地震是很小的,几乎察觉不到,因此能量物质的燃烧爆炸与地震、火山喷发根本不存在大的实质性的差异。那么为什么化石能源的燃烧或爆炸就不能与地震理论联系起来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解释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我认为必须从地球为什么要储存能量入手。地球不断地吸收、转化、加工、储存大量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究竟是为了什么?
地球的内能来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诜派湫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886800'>物质的热核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Φ穆鄣闼坪跤欣碛芯荩��牵�醋云渌�矫婵赡芄└�厍蚰谀艿囊蛩匾膊挥Φ蓖耆�懦�谕猓�乇鹗敲禾俊⑹�汀⑻烊计�⒂鸵逞业然��茉吹拇⒘恐�螅�植贾�悖��沂鞘凳翟谠诘鼐桶诜旁谖颐敲媲埃�臀颐窍执�死嗄壳吧�钪械囊隆⑹场⒆ ⑿邢⑾⑾喙兀�岩愿钌帷U庑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004699'>能量物质就储藏在地绵之中,是地球经过吸收、转化、传递和储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产物。如果我们把这些高热值能量物质忽略,抛开而不谈,这些能量物质也必竟存在于地壳之上,“地绵”之中,也必然会随着其它物质一样在地球内部进行着沉降运动,也必然会随着其它物质沉入到地壳,进入到一定的深度。当这些高热值能量物质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就会发生从质到量的变化,当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继续前进,也必然会到达接近临界点的那一刻,这时的能量物质就会在瞬间被引爆,把储存的能量统统释放出来,巨大的爆炸力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地球表面的陆地就会发生剧烈颤动,许多高楼大厦、排排民房就会顷刻间扭曲变形,甚至倒塌,地面出现裂痕或陷落,而且还会经常发生余震,余震其实是能量物质燃烧爆炸的继续,那是因为还有部分能量物质在接近地壳的部位上继续被引爆、燃烧,能量继续被释放。这样解析化石能源运动的最终结果,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吧?因此说地震十分可能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地震是地壳的断裂产生的,可能不会有地震前的那些明显的预兆,比如地下冒出烟尘,水位下降,水井浑浊、冒气泡等,按道理说这些现象只有断裂后才可能表现出来。由此判断,地震不一定是地壳的断裂和错位而产生的,断裂和错位的理论猜测的痕迹过多,可信度大大降低。
地震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可能与地球内部震源处的化石能源的储量有关,储存化石能源的数量巨大,爆炸的威力就大,释放出的能量也大。反之化石能源的储量较少,爆炸的威力也小,释放出来的的能量也少。
另外,火山地震可能与化石能源的储量过多或地壳到地表厚度较薄有关。由于化石能源的储量过多,而且又十分集中,地壳到地表又较薄,巨大的爆炸力便会把“地绵”一下子炸出一个缺口,没有在瞬间释放完的能量物质还会不断地燃烧,火山还会不断地喷发,巨大数量的火山灰不断地喷吐而出,遮天避日,溶岩也会不断地流淌,直至喷发停止。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火山都集中在浩瀚的大洋之中,这是由于海洋底下的地绵最薄,能量物质燃烧或爆炸后很容易冲破地绵的厚度有直接关系。火山喷发也是地球造山运动的具体体现,没有火山地震,就没有那么多的绵延峻秀的山脉、险峰。因此海洋是诞生山脉的地方,也是火山喷发最集中的地方。
火山地震会损失掉很多的能量,而且对地球的表面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但所谓的构造地震则能量的损失率很小,除了较大的地震外,对地球表面的伤害相对小得很多,它就如同地下核试验的爆炸一样,几乎察觉不到有能量的外泻和破坏力。
地球如何补充内能的?地震就是地球最有效的补充内能的方法方式,也许是最准确的、最实用的、也是最科学的理论依据。
如果我们把火山爆发时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进行化验、鉴定,看看它到底是什么能量物质的产物,也许还能找出更准确的答案来。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人类,那一座城市的掘起不是化石能源制造的杰作:建造高楼大厦所用的钢筋水泥、一砖一瓦、铝窗铁门等等建筑材料,那一样不是化石能源炼造的,就连垒砌基础的石头而言,它在运输时也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搬运而来的。所有这些与地球的能量物质造山运动相比较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在现代化的工业产生中,炼钢冶铁、火力发电,不知消耗掉多少的煤炭?天空中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中航行的轮船,以及化工制品,又耗尽了多少石油?日常生活的取暖烧饭,又烧掉了多少天燃气?如果把这些化石能源放回原处,当它们进入到地壳的年代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呢?这些化石能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只岵��嗌俅蔚牡卣穑磕懿��啻蟮绷康恼鸺叮克�苁运阋幌履兀
地球可能和人体一样,有思维、有灵感,也有血有肉,那黑褐色、粘糊糊的液体——石油,就如同是地球的血液,煤炭、天然气和其它的化石能源就如同地球的粮食,地球就是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方式补充内能的,就如同每个人一样,需要咀嚼食物来补充身体的热量。咀嚼的过程中会发出声响,会有残留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还会排泄,火山喷发可能就是地球排泄出体外残渣的具体表现,因为有了这一捕获能量的过程,才使其地球内部不至于逐渐变冷。如果我们人类把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全部消耗殆尽,那么地球以后会怎样呢?会不会因为缺少了“食粮”断炊而缩短寿命呢?如果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开采量不加以限制,后果会如何呢?目前,这一猜想是否成为一道值得研究的课题了呢?也到了应该很好地探讨的时候了。
问题5:地球以后还会碰到什么危害
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3
四、恐怖主义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在一个人人重视行动自由的开放社会,我们无法保证能阻止恐怖袭击。在我们有生之年,世界某个地区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2
五、核战争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六、陨星撞击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 新华网消息:英国《卫报》日前发表10位科学家对地球面临哪些危险的预测,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一、气候变化
东英吉利大学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尼克·布鲁克斯说:
“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浓度很可能加倍,全球平均温度至少会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地球150万年来经历的最高气温。如果作最坏的打算,这很可能完全改变全球很多地区的气候,可能导致全球食物供应不稳和现有社会体系的 今日焦点:
普遍崩溃。随着世界上某些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对资源的争夺会愈演愈烈。我不认为气候改变将为人类敲响丧钟,但它无疑具有导致灾难的力量。”
未来70年内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可能性:
危险系数:6
二、端粒损耗
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莱因哈德·施廷德尔说,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进化钟”,它在物种世代更替的过程中滴答作响,向着不可避免的灭绝倒计时:
“每种动物的染色体末端都有保护性的盖子,称为端粒。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染色体将变得不稳定。细胞每次分裂都不能完全复制这些端粒,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端粒会随细胞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当其长度到达临界点时,我们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例如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心脏病和中风。 然而,端粒并非仅在一个人的一生时间里缩短。我的理论是每经过一代,端粒长度就出现微小损失,就如同个体的衰老过程一样。在成千上万代之后,端粒也损耗到了临界水平。此时我们将发现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时期提前,最终造成人口锐减。端粒损耗可以解释为何似乎很成功的物种———例如尼安德特人———会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消失。”
未来70年内由于端粒损耗而人口锐减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三、病毒
病毒学家、卫生防护局流感实验室主任玛丽亚·桑邦教授说:
“在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4次大型流感暴发,此外还有艾滋病和非典
的流行。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
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3
四、恐怖主义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在一个人人重视行动自由的开放社会,我们无法保证能阻止恐怖袭击。在我们有生之年,世界某个地区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2
五、核战争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六、陨星撞击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
击的风险几乎与死于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大。要导致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撞击物体的直径需要达1.5千米或更大。我们预测这种事件平均一百万年会出现一次。
这种大型撞击物可能带来的危险是在大气层扬起大量灰尘,遮蔽阳光达数周之久,从而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存活。熔岩的溅落将引发全球性大火,还会出现严重的酸雨。这些都是相对短期的影响,因此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例如蟑螂和人类)很可能会幸存。”
未来70年内地球 今日焦点:
受到大陨星撞击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系数:5
七、机器人反客为主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的汉斯·莫拉韦茨教授说:
“机器人控制器的复杂程度每一两年就提高一倍。它们现在仅次于脊椎动物的复杂程度,但应该在50年内赶上人类。我预测到2050年,将会出现与人类智慧相当的机器人,它们将有抽象和概括能力。这些智能机器会从人类身上学习,学到我们的技能,分享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它们可被视作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机器人不仅会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还将完成当前仍需人类介入的复杂工作,例如诊断疾病和开处方。它们将成为我们的继承人,还将为人类提供最有希望的长生不老的机会:把人类的思想输入到高级机器人体内。
未来70年内高智商机器人出现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8
八、宇宙射线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高级讲师尼尔·沙维尔说: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会有大型恒星因燃料耗尽而爆炸,这被称为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类似伽马射线的高能粒子)会射向四面八方,如果地球恰好在其覆盖范围内,这些射线可能让它进入冰河时期。如果地球已经出现了寒冷气候,再一次的宇宙射线爆发将加剧严寒,可能造成很多物种灭绝。当地球穿过银河的一条旋臂———超新星爆发最频繁的区域———时,它的风险最大。这种周期大约为1.5亿年。地质气候指标显示,地球上也在与之相应的时期出现了寒冷期,两极冰量增加,并
有多次冰河时期。地球现在走出了银河系的人马座—船底座旋臂,应该在未来几百万年里经历更温暖的气候。但大约6000万年后,我们将进入英仙座旋臂,寒冷气候很可能主宰地球。”
未来70年内遭遇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4
九、超级火山
伦敦大学学院本菲尔德灾难研究中心主席比尔·麦圭尔教授说:
“大约每隔5万年,地球就会经历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
今日焦点:
灰烬淹没,周围的大陆覆盖上火山灰,大气中充斥着硫蒸气,之后几年都会阻碍阳光射进来。白昼变得如同月夜。超级火山对全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和气体在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印尼的多巴火山,它在7.4万年前爆发。由于很接近赤道,它喷出的气体很快进入了南北两个半球上空。冰核数据显示,之后的五六年里温度急剧下降,热带地区也出现了冰冻情况。
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是遭大陨星撞击的12倍。它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是0.15%。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喷发过的火山,例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印尼的多巴火山。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超级火山还可能从那些从来没有过火山爆发的地方出现,例如从亚马孙雨林下面。”
未来70年出现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7
十、黑洞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威尔逊说:
“大约7年前,当纽约的国立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制造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时,有人担心它会制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密集物质状态。当时它是人类研制的最大型的对撞机,让金离子进行猛烈对撞。这样做的危险是,它可能形成一种类似黑洞状态的高密度区域,吸收外界物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会不会被这台新的对撞机制造的黑洞吸进去?利用目前对外太空黑洞的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以求证布鲁克黑文的粒子加速器是否能够形成这样一个黑洞。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种状态不会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出现,地球也不会在这些粒子碰撞时被吞噬。”
未来70年内地球被黑洞吞噬的可能性:极低
问题6:地球面临哪些危害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自然的星球。地震、火山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那么经常发生这样的破坏现象又是为了什么呢?传统的地震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地球内部产生一种推动地壳深处岩层运动的力量,使岩层慢慢地变形,一旦达到极限,地壳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发生严重的断裂和错位,引起局部地区的强烈震动,同时地球内部的溶融赤热的岩浆也会跑出来,这就是地震或火山地震。
那么,推动地壳发生运动的力量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很多人认为可能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物质导致而成。还有人认为,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是地下的岩石产生了新的断裂、错位或是原来就有的裂缝再次发生错动。许多强烈的地震都发生在地下存在这样断裂的地方。当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破裂时,加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和水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都可能促成地壳断裂的发生,酿成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时,大量炽热的岩浆从地下喷出,体积迅速膨胀,冲击地壳,使地壳断裂或错位,造成局部地区的震动,因此引起地震。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约有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发生一万多次,几乎每分每秒都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地震只有1%次,99%的都是微震,对人类不能构成危害,这样小的微震,只有十分灵敏的仪器才能探测出来。
有关地震的解释,还有很多,但大体的理论依据没有脱离这样的框架,也是当今有关地球科学研究主流派学家的共识,也是最权威的理论。那么,地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截止目前,还无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有关地震的种种解释又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勉强和难以理解。我们是否能够从自然的方面、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找出能够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呢?
从许多迹象表明,地震并不像是地壳发生断裂和错位导致产生的,也不像是因为地表上的重力改变而导致的,而可能是地壳上能量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结果。但是,在分析地震的成因上,我们不妨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设想一下,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能够让人心悦诚服。
地震的孕育产生,应当是因果关系的产物,既有内部因素的作用,也必须存在外部因素的条件,即内因是基础,外因才是产生地震的必然条件。也就是说,根据地震产生的种种迹象判定,地震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地球内部要具备极高的温度使内部的物质具备流动性,能够不断地进行运动这样的基础,地球内部确确实实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二是,地壳的部位上必须具备储存大量的高热值的能量物质或放射性物质这样的外部条件,地球也同样具备这样的条件。简单地说,地核(地球核心)具备巨大的热能条件后,这个巨大的热能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地运动(移动),这是内因基础;外因的条件就是在地壳或地绵中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能量物质,具有流动性能特征的地球内核边缘是地幔,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部的能量物质接触,内外结合,产生变化关系,只有这两者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地震才能产生。
如果地球如同彗星或巨大的陨石一样,内部没有巨大的热源动力,即使外部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也不会产生相互间的作用;内部有热源的动力,而外部没有能量物质的接济,也不会产生相互间的作用,内部的热能来源就会中断。
从地震的震源上讲,绝大多数的地震是发生在地球的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70千米以内,特别是集中在6-20千米深处。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拔很高的陆地上,震源距离地面可能很远,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洋,其震源距离海平面也只有几千米。也有科学数据资料表明,有的地震深达200-300公里处,而且威力巨大。如果说地震是地球内部产生的一种推动地壳深处岩层运动的力量导致地壳的断裂和错位,那就不一定只是发生在地球的某一个点上,而应当是在相当大的长度,就如同鸡蛋的外壳破裂一样,应在地表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也不能发生像火山爆发一样的火山地震。因为从火山地震喷发出来的大量火山灰尘物质的现象上分析,它是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能量物质燃烧爆炸所产生的碎屑等物质。
每当地震发生之前,地下的温度、磁性、导电性和传播地震波的性能都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这时地下水的活动规律也会改变常态,出现不规则的异常现象,如井水水位下降,翻花冒气泡,而且变味变色等等。如果地震是地壳的断裂和错位导致而成,那就不一定会产生上述那些的现象,因为坚硬的地壳如果发生断裂和错位,应当是在暂短的时间进行的,不一定有提前或比较明显的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匙纯觯��换岱⑸�蟮叵滤���捌�荨⒈湮侗渖� 庋�囊斐O窒蟆
强烈地震之前,常有小地震发生,因此,人们总结出了:“小震闹,大震到”的经验。临震前,还可以听到像闷雷一样的轰鸣声;也可以看到从地下突然发出来的红、白、黄、橙、绿和蓝里发白的各种颜色的地光,有的如带状,有的像焰火。
从近期发生在印度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时更能证实这一点。埃特纳火山喷发前山体的上部分,不断地从岩缝和松散的土质中冒出烟尘,这说明地下储存的能量物质正在不断地加热并开始燃烧,在山底下面接近地壳中储存的能量物质正在发生变化,很快就将接近临界点,一场大的火山地震就要开始了。结果和人们预料的一样,火山真的喷发了。火山喷发即将结束时,灰尘物质才可能结束,这说明了地下的能量物质接近地壳的部分全部燃烧,能量已经释放完毕,只有少量的熔岩仍在继续流淌,已是强弩之末。
再比如,1883年8月26日-27日,苏门答腊和瓜哇之间海峡中的东印度小火山岛克拉陶岛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一声巨响,把二十平方公里的岩石变成碎块儿而被抛向空中,火山灰散落在7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使几百平方公里的天空昏暗无光。同年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喷射出的灰尘量大到 500万吨,使天空昏暗无光,也曾使当地的气温下降约华氏1度。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次火山喷发就是在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喷发,把罗马的两座最繁华的城市 —庞培城和赫库尔兰努姆城—整个掩埋了。世界文明的百科全书编撰者普利尼就是在这次火山喷发中丧生的。从火山爆发的这些现象看,都表明是地球内部的能量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结果。
另外,火山地震因为能量物质燃烧爆炸产生震感的同时也产生巨大的能量,使之地壳及地绵物质熔化,产生岩浆,大量炽热的岩浆就会从地下喷发出来;也可能发生与之相反的情形,岩浆从地下喷出的数量并不多,但振感依然强烈。
如果地震只是放射性物质或者是因为地壳构造发生断裂和错位所致,就不一定会产生如此巨大数量的火山灰尘物质,因为炽热熔融的岩浆,无论怎样的流淌也产生不了那样如此可怕,甚至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性的大量灰尘物质。
1815年4月5日,印尼的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腊火山开始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火山喷发,喷发出的气体和火山灰持续了三个多月。火山灰连续三天在四百八十公里的范围内遮黑了天空,有时伸手不见五指。其声音远在1600公里以外的苏门答腊都能清楚地听到。有人估计,这次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总体积有 150至300立方公里,其中火山灰有80至100立方公里,喷入到大气层中的火山灰总量约为五、六百亿吨。
是什么能量物质燃烧或爆炸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巨大重量的火山灰物质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就人类目前应用的和已经掌握的能量物质中,能够产生这样巨大的威力效应的,我们可以猜测这里十分可能是一座储量巨大的煤田随着地绵中的物质进行的沉降运动进入到了地壳,在高压高温下进入到临界点后而被引爆,没有被瞬间引爆的或比较稀薄、分散的煤层继续燃烧,因此,火山喷发才可能持续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甚至是暂时停止、休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再次喷发的可能性。
在我国的山西省,那里是煤炭储藏量最丰富的地方,素有“煤乡”之称,全省蕴藏煤炭的面积约为5990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7.2%;煤种齐全,媒质优良,烟煤最多;煤炭储藏量约为1977亿吨,约为中国已探明煤炭总储藏量的三分之一;最大的沁水煤田,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大同煤矿截止目前也已经开采了几十年的时间了,到本世纪末,每年仍然以最高产量、最优质的煤炭供给全国各地,成为煤炭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前不久制定了关于该省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今后几年该省煤炭产业将在大集团化、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重点推进,全省煤炭年产量要控制在4亿吨左右。
据国土资源部反复计算和论证,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 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另外,包括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2004年中国煤炭产量将达到十六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1958年全世界共计消耗了37亿多吨标准煤,1968年增加到60亿吨,1988年已超过了100亿吨。到1987年底,全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是15980亿吨,可采石油储量是1211亿吨,可采天然气储量是109亿立方米。
假如人类不把这些煤炭消耗掉,统统堆积起来,能够堆积起多少座煤炭的山峰峻岭,谁能计算一下呢?这些煤炭又能烧制多少熔岩或制造出多少座山锥和多大面积的海洋中的陆地呢?
如果是大同这样的一座煤田或是同大庆油田一样的油田及油气田进入到了地壳的年代时,当它们接近临界点的那一刻,能产生什么的情形呢?能够不声不想地依然存在与那里吗?它们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会不会燃烧爆炸呢?如果真的发生了燃烧爆炸会产生什么样的威力呢?会不会产生像火山地震一样的情形和产生如此巨大数量的火山灰物质呢?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一下呢?
山西到处是山,山又多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的下面又储藏着数量巨大的煤炭。当大同煤矿进入到地震年代时,这里肯定就会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大同的山又会增多和增高,整个山西及相邻地区等也都将进入到地震高发期。又由于各种各样的能量物质所处的位置、数量、性能不同,产生的燃烧爆炸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日常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少量的火药点燃后可以瞬间燃烧,如果数量大或制成爆竹、装入炸药包点燃后就会产生爆炸效果。而有的火药即使是数量很少,点燃即可爆炸。油类的燃烧爆炸方式也是这样,利用得好就会服从人们的召唤,利用时出了差错就会造成火灾和爆炸,酿成伤亡事故。放射性物质也是一样的,原子弹、氢弹是不可控制的爆炸,而合理利用核能燃料进行发电、推动核潜艇做动力,又是十分稳定和功力强大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物质也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具有巨大的爆炸能力,又有十分稳定性能的燃烧方式。这可能也就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区别所在。
人类为何避开地球内部储量巨大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进入到地壳部位就会产生巨大的爆炸力,而这种爆炸力可能就是发生地震的理论呢?究竟是什么理由没有人这样认识呢?是因为有放射物质的存在吗?还是因为化石能源的爆炸力小或产生不了那么多的灰尘物质的原因呢?或者是因为人类目前正在肆无忌惮地掠夺这些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的缘故?一旦认识了这些化石能源对地球生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样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会受到影响的原因?还是有其它方面的解释?
在化石能源中,煤炭本身在燃烧过程中就会产生爆炸,炸药多是在煤炭中提取出来的。石油、天燃气也是孕育爆炸的产物。这些能量物质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爆炸实例更屡见不鲜。
记得十几年前家住平房,日常取暖、烧饭用的是炉子,烧的是散煤。每天上班前把炉火用散煤压上,下班时只要炉膛有一点温度,用风车一吹就能听到炉膛内噼噼啪啪的燃烧声,继而冒出烟来;这时通常要把煤层捅一个窟窿,炉子很快就会燃烧起来,十分方便。一次,就是因为忘了把煤层捅一个窟窿的程序,炉火没能顺畅地燃烧起来,结果听到“砰”的一声,炉子是燃烧起来了,可卧室里的女儿不知什么原因大哭大闹,跑进一看,火炕面子的砖统统被掀起,炕墙散落一地,女儿满身灰尘,惊恐万状……类似这样的“打枪”事件几乎每个家庭都发生过,小事一桩。
节日里的爆竹,是利用爆炸的响声增添欢快的气氛;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引起的爆炸,足以证明天然气的爆炸的能力;利用在战争中的先进武器更显示出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无比威力,一座城市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倾刻间变为废墟;种类繁多的武器那一件不是由能量物质缔造的;移山添海,一声巨响,山体夷为平地;利用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进行探测地下的矿藏等等,这些都是能量物质-化石能源产生爆炸的杰作,这更证实了能量物质的爆炸十分可能就是地震或火山喷发这样的事实。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燃烧爆炸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较只是所产生的震感上大小不同而已,而事实上很多的地震是很小的,几乎察觉不到,因此能量物质的燃烧爆炸与地震、火山喷发根本不存在大的实质性的差异。那么为什么化石能源的燃烧或爆炸就不能与地震理论联系起来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解释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我认为必须从地球为什么要储存能量入手。地球不断地吸收、转化、加工、储存大量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究竟是为了什么?
地球的内能来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诜派湫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886800'>物质的热核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Φ穆鄣闼坪跤欣碛芯荩��牵�醋云渌�矫婵赡芄 └�厍蚰谀艿囊蛩匾膊挥Φ蓖耆�懦�谕猓�乇鹗敲禾俊⑹�汀⑻烊计�⒂鸵逞业然��茉吹拇⒘恐�螅�植贾�悖��沂鞘凳翟谠诘鼐桶诜旁谖颐敲媲埃�臀颐窍执�死嗄壳吧�钪械囊隆⑹场⒆ ⑿邢⑾⑾喙兀�岩愿钌帷U庑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004699'>能量物质就储藏在地绵之中,是地球经过吸收、转化、传递和储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产物。如果我们把这些高热值能量物质忽略,抛开而不谈,这些能量物质也必竟存在于地壳之上,“地绵”之中,也必然会随着其它物质一样在地球内部进行着沉降运动,也必然会随着其它物质沉入到地壳,进入到一定的深度。当这些高热值能量物质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就会发生从质到量的变化,当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继续前进,也必然会到达接近临界点的那一刻,这时的能量物质就会在瞬间被引爆,把储存的能量统统释放出来,巨大的爆炸力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地球表面的陆地就会发生剧烈颤动,许多高楼大厦、排排民房就会顷刻间扭曲变形,甚至倒塌,地面出现裂痕或陷落,而且还会经常发生余震,余震其实是能量物质燃烧爆炸的继续,那是因为还有部分能量物质在接近地壳的部位上继续被引爆、燃烧,能量继续被释放。这样解析化石能源运动的最终结果,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吧?因此说地震十分可能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地震是地壳的断裂产生的,可能不会有地震前的那些明显的预兆,比如地下冒出烟尘,水位下降,水井浑浊、冒气泡等,按道理说这些现象只有断裂后才可能表现出来。由此判断,地震不一定是地壳的断裂和错位而产生的,断裂和错位的理论猜测的痕迹过多,可信度大大降低。
地震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可能与地球内部震源处的化石能源的储量有关,储存化石能源的数量巨大,爆炸的威力就大,释放出的能量也大。反之化石能源的储量较少,爆炸的威力也小,释放出来的的能量也少。
另外,火山地震可能与化石能源的储量过多或地壳到地表厚度较薄有关。由于化石能源的储量过多,而且又十分集中,地壳到地表又较薄,巨大的爆炸力便会把“地绵”一下子炸出一个缺口,没有在瞬间释放完的能量物质还会不断地燃烧,火山还会不断地喷发,巨大数量的火山灰不断地喷吐而出,遮天避日,溶岩也会不断地流淌,直至喷发停止。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火山都集中在浩瀚的大洋之中,这是由于海洋底下的地绵最薄,能量物质燃烧或爆炸后很容易冲破地绵的厚度有直接关系。火山喷发也是地球造山运动的具体体现,没有火山地震,就没有那么多的绵延峻秀的山脉、险峰。因此海洋是诞生山脉的地方,也是火山喷发最集中的地方。
火山地震会损失掉很多的能量,而且对地球的表面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但所谓的构造地震则能量的损失率很小,除了较大的地震外,对地球表面的伤害相对小得很多,它就如同地下核试验的爆炸一样,几乎察觉不到有能量的外泻和破坏力。
地球如何补充内能的?地震就是地球最有效的补充内能的方法方式,也许是最准确的、最实用的、也是最科学的理论依据。
如果我们把火山爆发时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进行化验、鉴定,看看它到底是什么能量物质的产物,也许还能找出更准确的答案来。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人类,那一座城市的掘起不是化石能源制造的杰作:建造高楼大厦所用的钢筋水泥、一砖一瓦、铝窗铁门等等建筑材料,那一样不是化石能源炼造的,就连垒砌基础的石头而言,它在运输时也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搬运而来的。所有这些与地球的能量物质造山运动相比较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在现代化的工业产生中,炼钢冶铁、火力发电,不知消耗掉多少的煤炭?天空中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中航行的轮船,以及化工制品,又耗尽了多少石油?日常生活的取暖烧饭,又烧掉了多少天燃气?如果把这些化石能源放回原处,当它们进入到地壳的年代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呢?这些化石能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只岵��嗌俅蔚牡卣穑磕懿��啻蟮绷康恼鸺叮克� 苁运阋幌履兀
地球可能和人体一样,有思维、有灵感,也有血有肉,那黑褐色、粘糊糊的液体——石油,就如同是地球的血液,煤炭、天然气和其它的化石能源就如同地球的粮食,地球就是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方式补充内能的,就如同每个人一样,需要咀嚼食物来补充身体的热量。咀嚼的过程中会发出声响,会有残留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还会排泄,火山喷发可能就是地球排泄出体外残渣的具体表现,因为有了这一捕获能量的过程,才使其地球内部不至于逐渐变冷。如果我们人类把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全部消耗殆尽,那么地球以后会怎样呢?会不会因为缺少了“食粮”断炊而缩短寿命呢?如果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开采量不加以限制,后果会如何呢?目前,这一猜想是否成为一道值得研究的课题了呢?也到了应该很好地探讨的时候了。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一)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地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破坏的元凶竟然也是人类。近数十年来,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
问题7:地球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发浪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政府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¼,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消亡,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问题8:地球面临的危害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自然的星球。地震、火山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那么经常发生这样的破坏现象又是为了什么呢?传统的地震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地球内部产生一种推动地壳深处岩层运动的力量,使岩层慢慢地变形,一旦达到极限,地壳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发生严重的断裂和错位,引起局部地区的强烈震动,同时地球内部的溶融赤热的岩浆也会跑出来,这就是地震或火山地震。
那么,推动地壳发生运动的力量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很多人认为可能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物质导致而成。还有人认为,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是地下的岩石产生了新的断裂、错位或是原来就有的裂缝再次发生错动。许多强烈的地震都发生在地下存在这样断裂的地方。当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破裂时,加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和水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都可能促成地壳断裂的发生,酿成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时,大量炽热的岩浆从地下喷出,体积迅速膨胀,冲击地壳,使地壳断裂或错位,造成局部地区的震动,因此引起地震。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约有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发生一万多次,几乎每分每秒都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地震只有1%次,99%的都是微震,对人类不能构成危害,这样小的微震,只有十分灵敏的仪器才能探测出来。
有关地震的解释,还有很多,但大体的理论依据没有脱离这样的框架,也是当今有关地球科学研究主流派学家的共识,也是最权威的理论。那么,地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截止目前,还无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有关地震的种种解释又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勉强和难以理解。我们是否能够从自然的方面、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找出能够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呢?
从许多迹象表明,地震并不像是地壳发生断裂和错位导致产生的,也不像是因为地表上的重力改变而导致的,而可能是地壳上能量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结果。但是,在分析地震的成因上,我们不妨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设想一下,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能够让人心悦诚服。
地震的孕育产生,应当是因果关系的产物,既有内部因素的作用,也必须存在外部因素的条件,即内因是基础,外因才是产生地震的必然条件。也就是说,根据地震产生的种种迹象判定,地震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地球内部要具备极高的温度使内部的物质具备流动性,能够不断地进行运动这样的基础,地球内部确确实实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二是,地壳的部位上必须具备储存大量的高热值的能量物质或放射性物质这样的外部条件,地球也同样具备这样的条件。简单地说,地核(地球核心)具备巨大的热能条件后,这个巨大的热能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地运动(移动),这是内因基础;外因的条件就是在地壳或地绵中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能量物质,具有流动性能特征的地球内核边缘是地幔,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部的能量物质接触,内外结合,产生变化关系,只有这两者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地震才能产生。
如果地球如同彗星或巨大的陨石一样,内部没有巨大的热源动力,即使外部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也不会产生相互间的作用;内部有热源的动力,而外部没有能量物质的接济,也不会产生相互间的作用,内部的热能来源就会中断。
从地震的震源上讲,绝大多数的地震是发生在地球的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70千米以内,特别是集中在6-20千米深处。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拔很高的陆地上,震源距离地面可能很远,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洋,其震源距离海平面也只有几千米。也有科学数据资料表明,有的地震深达200-300公里处,而且威力巨大。如果说地震是地球内部产生的一种推动地壳深处岩层运动的力量导致地壳的断裂和错位,那就不一定只是发生在地球的某一个点上,而应当是在相当大的长度,就如同鸡蛋的外壳破裂一样,应在地表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也不能发生像火山爆发一样的火山地震。因为从火山地震喷发出来的大量火山灰尘物质的现象上分析,它是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能量物质燃烧爆炸所产生的碎屑等物质。
每当地震发生之前,地下的温度、磁性、导电性和传播地震波的性能都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这时地下水的活动规律也会改变常态,出现不规则的异常现象,如井水水位下降,翻花冒气泡,而且变味变色等等。如果地震是地壳的断裂和错位导致而成,那就不一定会产生上述那些的现象,因为坚硬的地壳如果发生断裂和错位,应当是在暂短的时间进行的,不一定有提前或比较明显的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990099'>从匙纯觯��换岱⑸�蟮叵滤���捌�荨⒈湮侗渖�庋�囊斐O窒蟆
强烈地震之前,常有小地震发生,因此,人们总结出了:“小震闹,大震到”的经验。临震前,还可以听到像闷雷一样的轰鸣声;也可以看到从地下突然发出来的红、白、黄、橙、绿和蓝里发白的各种颜色的地光,有的如带状,有的像焰火。
从近期发生在印度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时更能证实这一点。埃特纳火山喷发前山体的上部分,不断地从岩缝和松散的土质中冒出烟尘,这说明地下储存的能量物质正在不断地加热并开始燃烧,在山底下面接近地壳中储存的能量物质正在发生变化,很快就将接近临界点,一场大的火山地震就要开始了。结果和人们预料的一样,火山真的喷发了。火山喷发即将结束时,灰尘物质才可能结束,这说明了地下的能量物质接近地壳的部分全部燃烧,能量已经释放完毕,只有少量的熔岩仍在继续流淌,已是强弩之末。
再比如,1883年8月26日-27日,苏门答腊和瓜哇之间海峡中的东印度小火山岛克拉陶岛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一声巨响,把二十平方公里的岩石变成碎块儿而被抛向空中,火山灰散落在7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使几百平方公里的天空昏暗无光。同年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喷射出的灰尘量大到500万吨,使天空昏暗无光,也曾使当地的气温下降约华氏1度。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次火山喷发就是在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喷发,把罗马的两座最繁华的城市—庞培城和赫库尔兰努姆城—整个掩埋了。世界文明的百科全书编撰者普利尼就是在这次火山喷发中丧生的。从火山爆发的这些现象看,都表明是地球内部的能量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结果。
另外,火山地震因为能量物质燃烧爆炸产生震感的同时也产生巨大的能量,使之地壳及地绵物质熔化,产生岩浆,大量炽热的岩浆就会从地下喷发出来;也可能发生与之相反的情形,岩浆从地下喷出的数量并不多,但振感依然强烈。
如果地震只是放射性物质或者是因为地壳构造发生断裂和错位所致,就不一定会产生如此巨大数量的火山灰尘物质,因为炽热熔融的岩浆,无论怎样的流淌也产生不了那样如此可怕,甚至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性的大量灰尘物质。
1815年4月5日,印尼的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腊火山开始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火山喷发,喷发出的气体和火山灰持续了三个多月。火山灰连续三天在四百八十公里的范围内遮黑了天空,有时伸手不见五指。其声音远在1600公里以外的苏门答腊都能清楚地听到。有人估计,这次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总体积有150至300立方公里,其中火山灰有80至100立方公里,喷入到大气层中的火山灰总量约为五、六百亿吨。
是什么能量物质燃烧或爆炸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巨大重量的火山灰物质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就人类目前应用的和已经掌握的能量物质中,能够产生这样巨大的威力效应的,我们可以猜测这里十分可能是一座储量巨大的煤田随着地绵中的物质进行的沉降运动进入到了地壳,在高压高温下进入到临界点后而被引爆,没有被瞬间引爆的或比较稀薄、分散的煤层继续燃烧,因此,火山喷发才可能持续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甚至是暂时停止、休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再次喷发的可能性。
在我国的山西省,那里是煤炭储藏量最丰富的地方,素有“煤乡”之称,全省蕴藏煤炭的面积约为5990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7.2%;煤种齐全,媒质优良,烟煤最多;煤炭储藏量约为1977亿吨,约为中国已探明煤炭总储藏量的三分之一;最大的沁水煤田,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大同煤矿截止目前也已经开采了几十年的时间了,到本世纪末,每年仍然以最高产量、最优质的煤炭供给全国各地,成为煤炭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前不久制定了关于该省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今后几年该省煤炭产业将在大集团化、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重点推进,全省煤炭年产量要控制在4亿吨左右。
据国土资源部反复计算和论证,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另外,包括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2004年中国煤炭产量将达到十六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1958年全世界共计消耗了37亿多吨标准煤,1968年增加到60亿吨,1988年已超过了100亿吨。到1987年底,全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是15980亿吨,可采石油储量是1211亿吨,可采天然气储量是109亿立方米。
假如人类不把这些煤炭消耗掉,统统堆积起来,能够堆积起多少座煤炭的山峰峻岭,谁能计算一下呢?这些煤炭又能烧制多少熔岩或制造出多少座山锥和多大面积的海洋中的陆地呢?
如果是大同这样的一座煤田或是同大庆油田一样的油田及油气田进入到了地壳的年代时,当它们接近临界点的那一刻,能产生什么的情形呢?能够不声不想地依然存在与那里吗?它们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会不会燃烧爆炸呢?如果真的发生了燃烧爆炸会产生什么样的威力呢?会不会产生像火山地震一样的情形和产生如此巨大数量的火山灰物质呢?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一下呢?
山西到处是山,山又多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的下面又储藏着数量巨大的煤炭。当大同煤矿进入到地震年代时,这里肯定就会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大同的山又会增多和增高,整个山西及相邻地区等也都将进入到地震高发期。又由于各种各样的能量物质所处的位置、数量、性能不同,产生的燃烧爆炸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日常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少量的火药点燃后可以瞬间燃烧,如果数量大或制成爆竹、装入炸药包点燃后就会产生爆炸效果。而有的火药即使是数量很少,点燃即可爆炸。油类的燃烧爆炸方式也是这样,利用得好就会服从人们的召唤,利用时出了差错就会造成火灾和爆炸,酿成伤亡事故。放射性物质也是一样的,原子弹、氢弹是不可控制的爆炸,而合理利用核能燃料进行发电、推动核潜艇做动力,又是十分稳定和功力强大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物质也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具有巨大的爆炸能力,又有十分稳定性能的燃烧方式。这可能也就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区别所在。
人类为何避开地球内部储量巨大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进入到地壳部位就会产生巨大的爆炸力,而这种爆炸力可能就是发生地震的理论呢?究竟是什么理由没有人这样认识呢?是因为有放射物质的存在吗?还是因为化石能源的爆炸力小或产生不了那么多的灰尘物质的原因呢?或者是因为人类目前正在肆无忌惮地掠夺这些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的缘故?一旦认识了这些化石能源对地球生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样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会受到影响的原因?还是有其它方面的解释?
在化石能源中,煤炭本身在燃烧过程中就会产生爆炸,炸药多是在煤炭中提取出来的。石油、天燃气也是孕育爆炸的产物。这些能量物质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爆炸实例更屡见不鲜。
记得十几年前家住平房,日常取暖、烧饭用的是炉子,烧的是散煤。每天上班前把炉火用散煤压上,下班时只要炉膛有一点温度,用风车一吹就能听到炉膛内噼噼啪啪的燃烧声,继而冒出烟来;这时通常要把煤层捅一个窟窿,炉子很快就会燃烧起来,十分方便。一次,就是因为忘了把煤层捅一个窟窿的程序,炉火没能顺畅地燃烧起来,结果听到“砰”的一声,炉子是燃烧起来了,可卧室里的女儿不知什么原因大哭大闹,跑进一看,火炕面子的砖统统被掀起,炕墙散落一地,女儿满身灰尘,惊恐万状……类似这样的“打枪”事件几乎每个家庭都发生过,小事一桩。
节日里的爆竹,是利用爆炸的响声增添欢快的气氛;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引起的爆炸,足以证明天然气的爆炸的能力;利用在战争中的先进武器更显示出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无比威力,一座城市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倾刻间变为废墟;种类繁多的武器那一件不是由能量物质缔造的;移山添海,一声巨响,山体夷为平地;利用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进行探测地下的矿藏等等,这些都是能量物质-化石能源产生爆炸的杰作,这更证实了能量物质的爆炸十分可能就是地震或火山喷发这样的事实。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燃烧爆炸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较只是所产生的震感上大小不同而已,而事实上很多的地震是很小的,几乎察觉不到,因此能量物质的燃烧爆炸与地震、火山喷发根本不存在大的实质性的差异。那么为什么化石能源的燃烧或爆炸就不能与地震理论联系起来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解释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我认为必须从地球为什么要储存能量入手。地球不断地吸收、转化、加工、储存大量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究竟是为了什么?
地球的内能来从诜派湫B >物质的热核B col从Φ穆鄣闼坪跤欣碛芯荩��牵�醋云渌�矫婵赡芄└�厍蚰谀艿囊蛩匾膊挥Φ蓖耆�懦�谕猓�乇鹗敲禾俊⑹�汀⑻烊计�⒂鸵逞业然��茉吹拇⒘恐�螅�植贾�悖��沂鞘凳翟谠诘鼐桶诜旁谖颐敲媲埃�臀颐窍执�死嗄壳吧�钪械囊隆⑹场⒆ ⑿邢⑾⑾喙兀�岩愿钌帷U庑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004699'>能量物质就储藏在地绵之中,是地球经过吸收、转化、传递和储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产物。如果我们把这些高热值能量物质忽略,抛开而不谈,这些能量物质也必竟存在于地壳之上,“地绵”之中,也必然会随着其它物质一样在地球内部进行着沉降运动,也必然会随着其它物质沉入到地壳,进入到一定的深度。当这些高热值能量物质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就会发生从质到量的变化,当能量物质-化石能源继续前进,也必然会到达接近临界点的那一刻,这时的能量物质就会在瞬间被引爆,把储存的能量统统释放出来,巨大的爆炸力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地球表面的陆地就会发生剧烈颤动,许多高楼大厦、排排民房就会顷刻间扭曲变形,甚至倒塌,地面出现裂痕或陷落,而且还会经常发生余震,余震其实是能量物质燃烧爆炸的继续,那是因为还有部分能量物质在接近地壳的部位上继续被引爆、燃烧,能量继续被释放。这样解析化石能源运动的最终结果,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吧?因此说地震十分可能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地震是地壳的断裂产生的,可能不会有地震前的那些明显的预兆,比如地下冒出烟尘,水位下降,水井浑浊、冒气泡等,按道理说这些现象只有断裂后才可能表现出来。由此判断,地震不一定是地壳的断裂和错位而产生的,断裂和错位的理论猜测的痕迹过多,可信度大大降低。
地震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可能与地球内部震源处的化石能源的储量有关,储存化石能源的数量巨大,爆炸的威力就大,释放出的能量也大。反之化石能源的储量较少,爆炸的威力也小,释放出来的的能量也少。
另外,火山地震可能与化石能源的储量过多或地壳到地表厚度较薄有关。由于化石能源的储量过多,而且又十分集中,地壳到地表又较薄,巨大的爆炸力便会把“地绵”一下子炸出一个缺口,没有在瞬间释放完的能量物质还会不断地燃烧,火山还会不断地喷发,巨大数量的火山灰不断地喷吐而出,遮天避日,溶岩也会不断地流淌,直至喷发停止。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火山都集中在浩瀚的大洋之中,这是由于海洋底下的地绵最薄,能量物质燃烧或爆炸后很容易冲破地绵的厚度有直接关系。火山喷发也是地球造山运动的具体体现,没有火山地震,就没有那么多的绵延峻秀的山脉、险峰。因此海洋是诞生山脉的地方,也是火山喷发最集中的地方。
火山地震会损失掉很多的能量,而且对地球的表面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但所谓的构造地震则能量的损失率很小,除了较大的地震外,对地球表面的伤害相对小得很多,它就如同地下核试验的爆炸一样,几乎察觉不到有能量的外泻和破坏力。
地球如何补充内能的?地震就是地球最有效的补充内能的方法方式,也许是最准确的、最实用的、也是最科学的理论依据。
如果我们把火山爆发时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进行化验、鉴定,看看它到底是什么能量物质的产物,也许还能找出更准确的答案来。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人类,那一座城市的掘起不是化石能源制造的杰作:建造高楼大厦所用的钢筋水泥、一砖一瓦、铝窗铁门等等建筑材料,那一样不是化石能源炼造的,就连垒砌基础的石头而言,它在运输时也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搬运而来的。所有这些与地球的能量物质造山运动相比较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在现代化的工业产生中,炼钢冶铁、火力发电,不知消耗掉多少的煤炭?天空中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中航行的轮船,以及化工制品,又耗尽了多少石油?日常生活的取暖烧饭,又烧掉了多少天燃气?如果把这些化石能源放回原处,当它们进入到地壳的年代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呢?这些化石能-从只岵��嗌俅蔚牡卣穑磕懿��啻蟮绷康恼鸺叮克�苁运阋幌履兀
地球可能和人体一样,有思维、有灵感,也有血有肉,那黑褐色、粘糊糊的液体——石油,就如同是地球的血液,煤炭、天然气和其它的化石能源就如同地球的粮食,地球就是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方式补充内能的,就如同每个人一样,需要咀嚼食物来补充身体的热量。咀嚼的过程中会发出声响,会有残留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还会排泄,火山喷发可能就是地球排泄出体外残渣的具体表现,因为有了这一捕获能量的过程,才使其地球内部不至于逐渐变冷。如果我们人类把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物质-化石能源全部消耗殆尽,那么地球以后会怎样呢?会不会因为缺少了“食粮”断炊而缩短寿命呢?如果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开采量不加以限制,后果会如何呢这一猜想是否成为一道值得研究的课题了呢
问题9:地球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
一、气候变化
东英吉利大学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尼克·布鲁克斯说:
“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浓度很可能加倍,全球平均温度至少会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地球150万年来经历的最高气温。如果作最坏的打算,这很可能完全改变全球很多地区的气候,可能导致全球食物供应不稳和现有社会体系的普遍崩溃。随着世界上某些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对资源的争夺会愈演愈烈。我不认为气候改变将为人类敲响丧钟,但它无疑具有导致灾难的力量。”
未来70年内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6
二、端粒损耗
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莱因哈德·施廷德尔说,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进化钟”,它在物种世代更替的过程中滴答作响,向着不可避免的灭绝倒计时:
“每种动物的染色体末端都有保护性的盖子,称为端粒。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染色体将变得不稳定。细胞每次分裂都不能完全复制这些端粒,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端粒会随细胞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当其长度到达临界点时,我们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例如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心脏病和中风。然而,端粒并非仅在一个人的一生时间里缩短。我的理论是每经过一代,端粒长度就出现微小损失,就如同个体的衰老过程一样。在成千上万代之后,端粒也损耗到了临界水平。此时我们将发现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时期提前,最终造成人口锐减。端粒损耗可以解释为何似乎很成功的物种———例如尼安德特人———会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消失。”
未来70年内由于端粒损耗而人口锐减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三、病毒
病毒学家、卫生防护局流感实验室主任玛丽亚·桑邦教授说:
“在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4次大型流感暴发,此外还有艾滋病(图片-新闻-网页)和非典(图片-新闻-网页)的流行。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3
四、恐怖主义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在一个人人重视行动自由的开放社会,我们无法保证能阻止恐怖袭击。在我们有生之年,世界某个地区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2
五、核战争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六、陨星撞击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击的风险几乎与死于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大。要导致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撞击物体的直径需要达1.5千米或更大。我们预测这种事件平均一百万年会出现一次。
这种大型撞击物可能带来的危险是在大气层扬起大量灰尘,遮蔽阳光达数周之久,从而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存活。熔岩的溅落将引发全球性大火,还会出现严重的酸雨。这些都是相对短期的影响,因此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例如蟑螂和人类)很可能会幸存。”
未来70年内地球受到大陨星撞击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系数:5
七、机器人反客为主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的汉斯·莫拉韦茨教授说:
“机器人控制器的复杂程度每一两年就提高一倍。它们现在仅次于脊椎动物的复杂程度,但应该在50年内赶上人类。我预测到2050年,将会出现与人类智慧相当的机器人,它们将有抽象和概括能力。这些智能机器会从人类身上学习,学到我们的技能,分享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它们可被视作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机器人不仅会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还将完成当前仍需人类介入的复杂工作,例如诊断疾病和开处方。它们将成为我们的继承人,还将为人类提供最有希望的长生不老的机会:把人类的思想输入到高级机器人体内。
未来70年内高智商机器人出现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8
八、宇宙射线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高级讲师尼尔·沙维尔说: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会有大型恒星因燃料耗尽而爆炸,这被称为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类似伽马射线的高能粒子)会射向四面八方,如果地球恰好在其覆盖范围内,这些射线可能让它进入冰河时期。如果地球已经出现了寒冷气候,再一次的宇宙射线爆发将加剧严寒,可能造成很多物种灭绝。当地球穿过银河的一条旋臂———超新星爆发最频繁的区域———时,它的风险最大。这种周期大约为1.5亿年。地质气候指标显示,地球上也在与之相应的时期出现了寒冷期,两极冰量增加,并有多次冰河时期。地球现在走出了银河系的人马座—船底座旋臂,应该在未来几百万年里经历更温暖的气候。但大约6000万年后,我们将进入英仙座旋臂,寒冷气候很可能主宰地球。”
未来70年内遭遇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4
九、超级火山
伦敦大学学院本菲尔德灾难研究中心主席比尔·麦圭尔教授说:
“大约每隔5万年,地球就会经历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灰烬淹没,周围的大陆覆盖上火山灰,大气中充斥着硫蒸气,之后几年都会阻碍阳光射进来。白昼变得如同月夜。超级火山对全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和气体在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印尼的多巴火山,它在7.4万年前爆发。由于很接近赤道,它喷出的气体很快进入了南北两个半球上空。冰核数据显示,之后的五六年里温度急剧下降,热带地区也出现了冰冻情况。
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是遭大陨星撞击的12倍。它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是0.15%。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喷发过的火山,例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印尼的多巴火山。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超级火山还可能从那些从来没有过火山爆发的地方出现,例如从亚马孙雨林下面。”
未来70年出现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7
十、黑洞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威尔逊说:
“大约7年前,当纽约的国立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制造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时,有人担心它会制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密集物质状态。当时它是人类研制的最大型的对撞机,让金离子进行猛烈对撞。这样做的危险是,它可能形成一种类似黑洞状态的高密度区域,吸收外界物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会不会被这台新的对撞机制造的黑洞吸进去?利用目前对外太空黑洞的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以求证布鲁克黑文的粒子加速器是否能够形成这样一个黑洞。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种状态不会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出现,地球也不会在这些粒子碰撞时被吞噬。”
未来70年内地球被黑洞吞噬的可能性:极低
关于施廷德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